关于社群的几点看法
一.关于社群成员关于社群,有很多种解释,可比较下来,不难发现,这些定义中普遍会出现的词汇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标签”、“共同话题”、“群体”
关于网站运营
社群里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角落、不同阶层,社会地位不同,在各自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类型和数量也不同
网站社群运营
但他们一定会有一些相似点,不然不会聚集在同一个社群内
网站运营
再以简书专题社群为例
标签分得越精细,社群成员的范围越精准,那么共同点就越多,也方便后期社群的管理
`再回头看社群定义中的第四个关键词汇:群体
这里就涉及到了社群管理
二.社群管理关于社群管理,我主要从拉新和维护两个方面来谈
(一)关于拉新当你创建一个社群的时候,肯定已经明确了这个社群存在的必要性、意义、目的、以及定位和一个大致的规划,成员的选择也是以这些为标准的
拉新的渠道也是丰富多样,比如从别的社群拉人
经济学上有两个定义,一个是“互补商品”,一个是“替代商品”
比如相机和胶卷,一方的需求量和另一方是成正相关的,这就叫做互补商品;像苹果和梨,羊肉和牛肉,一方价格上涨时,很多消费者就会去购买另一种商品,这就叫做替代商品
不过能否成功,就要看你的社群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当然,拉新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朋友圈转发,有偿扫码关注
前者的用户转化率相对来说是要可靠一些的,因为一个人的朋友圈里大部分是和自己所处的阶层相似、有很多共同关注点的人
后者基本是无效的,因为有偿扫码基本上在一些公共场合进行,范围太广,针对性不够
首先得有明确的群规,统一的群成员昵称格式,然后就是新人入群时的群公告
日常的固定流程,比如和社群主题有关的早报的发布;固定频率和时间段的分享活动
一个社群一定要有它存在的价值,比如成员能否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而分享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知识传播,要在考虑到受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
以你个人而言,你发言积极的社群,一定是能够给你带来归属感的社群
在关于、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们越是渴望从媒体那里获得满足或是以为自己获得了满足,他们就会越依赖这个媒体
要想社群成员一直积极活跃,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社群成员的社会和文化归属感
因为意见领袖的号召也容易引发跟风行为,因此利用意见领袖的作用来开展营销也是一个可行的营销策略
三.关于线上线下活动在一次活动中,社群成员的参与度其实也是对社群日常维护的一次检验
如果一个社群平常就比较活跃,社群成员归属感较强,那么成员参加活动相对会比较积极
入群时,成员的初衷和兴趣爱好都比较相似,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面对大型的活动,不同社群的成员却有了不同的反应,无疑是社群维护的作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