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腾讯年,我学到了这条关于运营的干货
来腾讯以后,我所在的部门是腾讯网,当时我对门户兴趣不大,得知我们小组有做浏览器运营业务后,我很开心地参与其中
学习运营的网站
在哪学习网站运营
过去的两年里,我有刚开始工作无从下手,压力大得回家深夜痛哭过;也有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在公司看数据过,为发现一个问题或者取得一个进步兴奋不已;也有在周末的深夜和同行聊竞品策略聊到凌晨,讨论产品未来可行的方案
网站运营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产品问鼎行业第一时,在庆功宴上我们觥筹交错
感谢腾讯提供的大舞台和产品本身足够优秀,感谢团队里一起配合的产品、开发、编辑和设计等优秀同事们,还想感谢那个经常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走,即使是周末,即使是深夜,也在琢磨数据的自己
开始之前:做好运营需要五个准备 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正式运营之前,需要做五个方面的准备
自家产品将来又有哪些发展方向
例如,我刚开始来做浏览器的时,浏览器当时的定位还是上网浏览器,主要提供的服务有资讯、小说、视频、搜索等
可以看得出来,资讯只是众多服务中的一种,所以当时,我们对的理解是,虽然我们做资讯类,但我们毕竟是浏览器,不适合给用户太多资讯类内容
可以理解为,资讯的比重在我们的产品定位里重要性提升了,这对我们的运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多资讯类内容,而且深度和广度都比以前更进一步
总之,在深入了解自家产品的基础上,要及时知道行业里的变化、自家产品定位和服务上的变化,运营策略也要及时跟上行业和自家产品的变化
有时候用户是通过产品投诉渠道发来投诉,有时候在微博上投诉
总之,接到用户投诉时,我会通过号或者微博私信,去和用户聊,询问他投诉的原因是一方面,更加深入地聊,方便自己更理解用户才是真实目的
三、产品现有数据现状 刚接手一个产品时,产品目前的日活是多少,转化率是多少,总用户是多少
这是第一步的数据
点击率是多少
下发量是多少
四、运营的核心KPI和计算公式 这个地方了解运营的核心KPI,其实就是目标
对于内容运营来说,常见的计算公式是点击用户=展示用户*转化率
KPI清楚了,KPI计算公式也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可以做的是KPI的拆分,根据KPI及其计算公式,拆解出完成KPI的可行办法,然后对照着去执行
五、竞品及其策略和数据 产品一般都会找到竞品,产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竞品也不一样
工作想要快速上手,首先找到你所对标的竞品
做得比你好的竞品,身上有很多你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做得和你差不多的竞品甚至不如你的竞品,其实他们做得数据不如你好看,但未必是因为他们的运营功底比你差,他们身上也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是可以拿来学习的
就算是做得不好的,也可以看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竞品,首先是找到竞品;其次是了解竞品运营策略,最后最好是了解到竞品的各项转化的数据
真正逼急了的时候,就会主动认识很多竞品的人,有时候和竞品聊,甚至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对彼此都有收获
开始篇:做好运营的三个工具 工作中,有以下三个工具,我基本上每天都会用到,并且深刻地觉得获益良多
我一般用思维导图来写策略
在明确了KPI的基础上,了解到KPI的计算公式后,我会画出影响KPI的因素有哪些
从哪些方面着手我可以提升KPI
这个地方需要结构化思维,首先自己看数据和竞品聊,会写出一部分
方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对照着思维导图一步步推进
在每天的工作中,我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了
E表格一般会用来做以下事情: 、基本数据记录 这里是大方向上的数据,有一个表格里讲年度DAU的,里面是每个月的DAU均值;还有一个表格是个月的DAU,里面包括了每个月的均值;每个月的表格里面又有每天的DAU
接下来会记录一些细化的数据,例如,早间档期的点击用户是多少,上个月的均值是多少,上周的均值是多少
如果发现有一天的数据低于均值或者高于均值,我们就会去查看原因
通过这里的数据来看,可以调整产品策略
例如,早间点击率到了一定瓶颈,一直都是那样子,没有变
这里顺便说一句,一次好的运营,是事前预谋、事中按计划执行、事后拿到结果并为下一次运营积累经验的
、具体文案的数据 这里的数据颗粒度就更细了
细到某一条内容的点击率是多少,定期对这类数据进行总结,可以深知用户的内容口味
我觉得这样的总结,可以每天都看看,真正要坐下来做分析,需要数据样本量大点才好
所以,我们一般是一周总结一次,一个月还会再总结一次
例如,我们会看所选的内容里哪些点击率是高的,都会记录下来,以后这样的题材再尝试
还可以把数据做横向对比
做事情后要多总结,如果没有总结,事情只是廉价的经历,总结后的经验能复用在今后的工作中
、运营日记 一定要写运营日记
一定要写运营日记
运营日记,我理解的是没有什么固定的模版,依据自己的产品特点、个人风格记录一下
做了运营日记,同事们来问我某个策略哪天开始的,通过查运营日记,很快就能给出答案
运营日记还有一个作用是,提醒自己要快速去变
互联网行业发展速度快,快速试错、快速迭代,在运营上,我们的优化周期是以天为单位
因为行业在变、用户在变,如果我们变化的速度慢了,数据上就会显示出来
如果哪天写运营日记,上面无内容可写,这时候就应该反省一下优化节奏了
我一般把待办事项和运营日记放在一起写
待办事项一般一天会看两次,每天早上一来,会打开,看看今天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下班后再看看,看今天完成了多少
思维导图解决的是明确目标、拆解目标的过程,表格解决的是快速执行、验证结论的过程,验证结论就需要靠第三件大杀器——文档了
三、文档 我用文档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写运营规范;第二件事是写经验总结
以上内容都是来自于实践和数据,做多了,就把做过的内容梳理一下,做完了看数据,看怎么样做得更好,然后把这些都写下来
首先说说运营规范
很多时候,运营规范是跟不上实际变化的
当运营打法变了,规范也应该要变
再一个是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是对每天繁琐的运营工作一次升华,好的总结能提升下一个阶段的运营效率
张亮说,内容运营是指创造、编辑、组织、呈现网站或产品的内容,从而提高互联网产品的内容价值,制造出对用户的黏着、活跃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内容
在我的理解里,内容运营是把合适的内容匹配给合适的用户的过程,通过内容来满足用户需求
例如,我之前做的公号“仟言万语”,我把它定位为“传媒人的精神家园”,目标用户是传媒人,内容定位是对传媒人有所帮助的文章,于是,有一阵子我们发关于如何提高内容生产能力、要不要离开传统媒体、传统媒体该怎样做好新媒体这类文章点击率很高,满足当时的用户需求
明确内容定位,然后找到符合该内容定位的最好的文章
那么第一步,应该找到内容源
内容生产可以来自于以下地方: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专业期刊图书产生的内容、公众号上产生的内容、知乎上产生的内容、其他论坛社区里产生的内容、KOL产生的内容、自己原创生产的内容等等
例如我们在对做个性化推荐时,有一个内容标签叫“两性情感”,我们经过用户分析,发现情感这个标签里的用户都是男性居多,我们就会发一些从男性的角度出发讲两性情感的文章,我们发现有个公众号叫“把妹技巧”,这个号生产的内容特别受我们用户欢迎,于是,我们就重点盯这个号就行了
确定领域、找到该领域内知名KOL、找到KOL的内容呈现的地方,然后通过抓取、谈合作等方式把这些优质的内容聚集到自己手里
我在做仟言万语的时候,把传媒领域能够生产高质量内容的KOL们都骚扰了一遍,他们都成了我的好友
通过解决内容源的方式就能保障高质量的内容
什么样的内容是好内容呢
一般刚开始做的时候,不能太快,得精读,精读才能保障内容运营者对这个领域的内容把控能力
我刚开始做仟言万语的时候,一天得读篇关于传媒领域的文章,才能挑选出一篇最优的文章
后面做熟了,文章快速扫一遍,就能判断质量如何
人工判断除了判断内容质量,更重要的是判断选材本身
我们的标签里面有一个是“奇闻轶事”,我们对数据进行总结,发现只要涉及到“大鱼”“大蛇”“外星人”“干尸”“木乃伊”“彩票”“怪病”这些东西时点击率就会特别高,每次碰到这样的题材时,我们就会格外注意
就是通过数据指标来判断文章质量,比如说点击量高不高、点击率如何、评论数如何等
通过各种各样的榜单来确定当天的热点
经过多次对比,其实不太好判断哪一种更好,更多的是两者都要
这时候依赖的是人工的判断
有时候,一篇文章,其实人工看不出来怎么样,但是阅读量很高,我们也运营了,数据果然很好
数据判断其实就是CTR导向,有时候CTR导向的内容不代表质量好
例如,前段时间特别陆家嘴事件特别火,可是这个事情有点,私人的事情流传到了网上,关注价值不大
三、对内容进行加工 就算是挑选出来的内容,也不适合马上立即推送或呈现给用户,需要在对于用户理解的基础上,做一些再加工
常见的有“用问句结尾的文案点击率更高”,“文案半遮半露点击率更高”,“标题里有数字点击率更高”“标题里形成鲜明对比,点击率更高”等等
怎么样才能写出更好的文案
我们有时候一条新闻会写上五六条文案,来进行,最后再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有句话是“如果你的文案写得不够好,那可能是因为你写得不够多”
文案上的玩法常见有那么多,看看公众号上流量靠前的文章标题,就大概明白该怎么写标题了
四、把内容分发给用户 这里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内容运营的效率,简单地说,就是到达和展示
到达里面涉及到的点有:什么时候到达用户
到达率是多少
展示里面涉及到的点有:在什么位置展示
先说到达:影响的第一个因素是时间
我觉得内容运营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时把合适的内容推给合适的用户
对于不同的产品来说,黄金时间点不一样,对于不同的内容来说,黄金时间点也不一样
例如,我们在运营的时候发现,早上七八点的时候,我们时政新闻,反而点击率不高,这时候生活百科和心灵鸡汤点击率更高;而在上午点后,时政新闻的点击率高了起来
任何题材应该都有一个推送的黄金时间点,这个黄金时间点,只能慢慢去试
想要提高点击率,那么就得提升点击用户数和降低下发用户数
当然是展示位置越优、展示时间越长,点击率越高
最后是展示形态
以上大概就是内容运营的基本过程了
最后:怎么样把运营工作做得更好
我觉得以下能力也需要提升
我给自己设立KPI,每个月至少读几本书,和几个朋友或同行深度交流几次
这里有一些推荐书目: 、互联网工作类《增长黑客》《从零开始做运营》《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大数据智能》《机器学习》《菜鸟也能做数据分析》 、工作效率类《向前一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暗时间》《把时间当朋友》《蕃茄工作法图解》《自控力》《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重塑工作》《精力管理》 、优秀企业运营类《基业长青》《一胜九败:优衣库风靡全球的秘密》《一日放下成功》《创业维艰》《从到:开启未来商业的秘密》《褚时健传》 二、团队协作能力 运营同学在工作中会和其他工种小伙伴打交道,如果单独依赖运营,KPI肯定完不成,需要开发、产品、设计的小伙伴支持才行
我的理解的是,运营和开发不是敌对关系,是合作关系
合作的前提是,有共同的利益
如果大,再想一想,技术实现成本高不高
这样的需求优先级也降一级,先不用跟开发同学提了
不要把开发同学想得太万能,也适当体谅一下他们,如果提一些对KPI完成贡献大、技术成本低、收益大的需求,我想正常的开发都不会拒绝
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应该总结下来
现在回头看,我过去两年里写的日记,每次翻看都觉得有新的收获
对于做得好的,记录下来,下次就知道该怎么样做得更好
对于做得不好的,甚至是做错了的地方,更要注意
任何一次运营事故,我认为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必然的,把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暴露出来了而已,每一次错误都应该从根源上反思原因,做弱点专项研究,找到最全的对策来解决
最后,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两年的工作经验话,那么会是: 、这两年里总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终归会被解决掉
、完成一件事情,永远有另外一套成本更低效果更优的B存在,B永远是个秘密,我们需要做的是把那个更加完美、隐藏得很深的B找到
也想送给今后的自己一句话:完成KPI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超越KPI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