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月从做到W+频出,他说图文时代还远未完结|
本期邀请到半佛仙人作为讲者,他将分享个月从打造爆火的经验
.写作是一种直觉“我就是知道该这么写”,这是我写作中最大的一个感觉,假如你问我这里怎么转折,那里怎么激发读者的感情,我会回答不知道,我只知道就是应该这么写
新媒体运营
在一开始写东西的时候确实没有赚到什么钱,我就去了银行做尽职调查,专门做区域尽调,去和企业水电煤以及数据报表打交道,非常枯燥
对这些业内人士的分析,我只想说:“看了分析我自己都觉得恍然大悟,原来我是这么想的
按我写网文的速度来算,正常一天到篇对我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有一个学弟曾问过我写作技巧是怎么锻炼的,我告诉他很简单,你每天强制自己写一千字,不管题材是什么;第二天读自己前一天写的一千字,然后再写一千字;第三天读第一天、第二天的一千字再写一千字,这样下来一个月你的写作技巧一定突飞猛进
但我的想法是这个信息里面的数据“百分之多少”是怎么算出来的
它是用了哪个数据
它的分子跟分母是什么
信源是什么样的情况
第二点是用逻辑来满足读者的想象读者的想象是什么
比如突然有一天你跟我说“你今天秃了”,我肯定会特别生气地回答你“我哪里秃了”,而不是如何定义秃,头发掉多少比例叫做秃,这就是预设立场
而针对读者,你也要预设立场,所以文章的标题跟内容本质上是相互配合的东西,这是我从写知乎的经历中锻炼出来的
这就好比我带着疑问去看的时候,带来的感受是A;我没有带着疑问只是看了这篇文章,带来的感受是B,然后很多知乎作者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区别,用做A的那套思路去做B,结果一定是无用的
例如我写中国制造的时候,写到某某地方的牛仔布料是世界上公认最好的,这是业内公认的东西
当读者自己去查证时,他就会发现有这么厉害的一家企业,这个时候反过来读我的文章就会认为整篇文章是可信的
所以总结就是,文章可信,逻辑通畅,满足读者从读你标题到正文的设想
此外,在考虑传播性的时候,你要考虑到读者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发到朋友圈,或者给什么文章点“在看”的时候不会觉得丢了自己的身份,到底怎么样的一篇文章会让他们觉得分享到朋友圈不
第三点,相信数据、相信ROI、阉割臆想这里的“阉割臆想”不是说文章不带感情,实际上文章要想感染人,你必须自己先信,先被感动
我说的是阉割你对读者的臆想
所以你就要评估从留言到文章传播量的整个流程,比如哪一篇文章通过怎样的写作方法给读者造成了怎样的回馈,你要用数据去分析这个东西
如何“相信数据”,以我自己为例,分析后台留言的时候会给自己设置一系列关键词,比如“韭菜”是一个关键词,“魔幻”是一个关键词,大概设置一百多个,然后把所有的留言导出来,利用关键词对文章做聚类,去看留言中哪一类关键词最多
又由于读者的阈值会被不断地刺激提高,人的多巴胺要不断被新的东西来刺激分泌的,所以这个公式会需要实时变化
尤其是很多同行喜欢在做得没那么好的时候招人,或者在上升期的时候扩人,这让我觉得是ROI失控的表现,当你ROI失控的时候,最终你就会被你的ROI所绑架,就会变成刻意去追逐流量,影响内容长远的发展
.爆文背后的逻辑在“熟悉”与“不熟悉”中做切分《再努力一下,你的奶茶店马上破产》之前上了热搜,它做了什么
但是它又很少有人关注,因为习以为常,就不会去深究背后的逻辑,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大家既熟悉又不熟悉的领域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功劳在于题材,而不是我写的多好
当我确定了题材之后,我又发现恰恰对业内很大的几家奶茶公司做过尽调,包括CRM系统等等,我是确实看到奶茶不赚钱,所以没有一家机构出来怼我
爆红背后的偶然与必然写作素材的来源方面,我得承认在一定程度上吃了职业红利,风控和安全领域,一直很少有人发声
我认为只是恰好这个内容窗口的拐点出现了我,而不是我就可以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这是我一直想强调的一个东西
同行里比我技术更强的没有我写的好,比我写得好的可能技术没有我强,有时候历史就是一个巧合,就跟需要通讯软件的时候出来了一个腾讯,需要电商软件的时候出来了一个阿里巴巴一样,是历史选择了他们——时势造英雄
即这个信息被权威媒体过滤过,就像我特别喜欢引用腾讯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报道
最后一点,基于前面两点之上的,长期锻炼出来的分析能力
很多公开数据之间,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图文的时代远未完结现在行业都在说流量下降,其实我倒觉得不是流量下降,而是那些营销号、做号集团的套路失效了
现在所有读者的问题不是信息不够,而是信息太多,那你怎么在这一堆“乱七八糟”的信息里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短视频现在看来娱乐是可以,但当你真的做到一些涉及专业、高净值用户的时候,图文仍然是主力
而且大家都认可短视频的门槛是低于图文的,这不是在说短视频生产者,而是在说作为一个读者,看短片是轻松快乐的,你可以随便随便刷随便点赞,接触门槛是低的
这反过来说就是,喜欢图文的用户,粘性和忠诚度会更高
当你阅读图文的时候,你本质上不是在看图文,而是基于图文自己脑补一些画面,针对这些人做内容电商,无论是客单价还是价值,会远高于所谓的短视频用户,而且短视频用户当他被短视频“驾驭”够了之后,最后也是会转向图文的
大家实际上是更喜欢阅读的,而且更喜欢阅读深度的东西了,就像今年上半年涌出来的那几个自媒体,其实文字都偏深度,甚至很多都直接整篇全是文字不带图
但是我依然要强调,如果不是做自媒体人的话,不要全职去做
就跟我写消费主义一样,为什么我理直气壮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