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与痒点——谈谈互联网产品的运营感
发布时间 :2022-07-18 17:40
其实在今天,互联网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中关村一块砖砸下来,准能砸着两个创业者一个投资人的今天,抓一个痛点没那么有效了
移动互联网站运营
也许更有意义的是:“痒点”
《五十度灰》大热,痛点控跑出来分析,那是因为:抓住了空虚女需要幻想霸道总裁的这一痛点
网站运营
好吧,痛点如此清晰,市场如此广阔
大家都来做呗
呵呵,无数互联网创业者就是这样跳出来送死的
^_^ 可是,如果就靠一个痛点,《五十度灰》一本怎么写的出多页
而且还连写了三本,合计多页
教授的微表情、教授的眼神、论教授对二千态度的转变、二千的衣服、二千的妆容与唇膏、二千的配饰…… 这些都痒点好嘛
痛点,定义产品的切入点与重心点
而用户黏度来自痒点的运营
我看过一份介绍美国脱口秀制作的资料,有个指标,一段分钟的要求每秒让观众笑一次
结合时下热点是痛点,而每秒让观众笑一次是痒点
痛点、痒点缺一不可
最近见了几个帅哥美女,要创业做电商、OO之类
就用户痛点和产品定位、商业模式侃侃而谈,听上去
但体验下他的产品或者D,立刻感觉不对
完全没有运营感,或者说:没痒点、不心动
比如,一个帅哥做美国旅游购物APP,用户痛点是:去美国旅游,买东西是刚需
打开他的APP一看,第一个页面,是一堆LOGO的列表:L、D…… 一个准备做下午茶OO的帅哥,APP的第一个界面,是一堆供应商品牌列表:星巴克、满记甜品、许留山…… 这类的错误是只关注痛点,不体会痒点
痛点就是一切可以用数字衡量的点,然后用一堆数字,构成一个逻辑
比如:效率、价格、数字指标
类似上世纪,所有的PC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都是“配置+价格”了事
痒点是什么
痒点是逻辑之外的那些小愉悦
多少人爱死了《星星的你》中,全智贤听到都教授梦中说自己的名字,抓过抱枕,轻捋抱枕上的小毛毛那个小动作…… 十年前互联网创业的草莽阶段,基本上是只抓痛点就可以
因为那个阶段,用户通过互联网主要追求效率
同台竞技还是新人崛起,核心的比拼都是效率
哪个企业的效率更高,谁就赢了
而我们看前段爆火过的很多应用“脸萌”“魔漫相机”,没有配置、没有价格、没有数字逻辑
如同现在占大头的网购都是非标品,女装、女鞋、女包包、小零食……“抓痒点的运营感”已经成了核心能力
所以,看到一个用户痛点没什么
在北京漫步一小时,浑身都是痛:空气太差、地铁太堵、打不着车、吃饭排队、买菜有毒、满街玫瑰花不知道该送给谁…… 可是,你看到用户的一个痛点的时候,你能说出这个用户的个痒点吗
你能让他每秒笑一次,然后上瘾吗
那还是再想想吧
文章来源: 移动互联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