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产品思维做好运营,这是进阶运营人员的必备素质
运营分为用户、内容、活动、品牌等方向,都是以产品为载体,目的都是拉动产品数据
如何做网站运营
一个优秀的产品运营,不仅需要具备运营素质,还需要有产品思维
网站运营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具备产品思维的运营,可以从这个方面努力
运营是与用户接触最多的岗位,承担着收集用户需求的重任
运营在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不能直接记录和传达用户「呼声」,而要进行分析、处理和转化,挖掘背后真正的需求,将用户呼声转化为产品需求
在分析需求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群的属性,再通过其传递出的呼声,顺藤摸瓜得出用户的真实需求,最后转化成产品需求
之前在做K问答产品时,用户反馈在PC上无法输入数理化的符号,导致提问或回答的操作难度大,希望在编辑器里增加理科符号
用户这个呼声的本质是操作门槛高,如果只是优化编辑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毕竟一道问题有多个符号,如果都去编辑器里翻找才能输入,也非常麻烦
所以,这个方案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问题,而且投入产出比也很低
当然,这不是决定做APP的唯一原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就不展开了
.逻辑思维能力从人才类型来说,逻辑思维应该是产品和运营差别最大的地方
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保证思路在正确的方向上,在开会或沟通讨论时,也会更顺畅和高效
比如,如果你对这个APP的DAU负责,该怎么拆解这个指标
新增激活的来源可分为渠道合作、线上活动、线下地推等;而渠道又分为应用市场、合作换量等在这个拆解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强的人会描述的很清晰,好像「金字塔」就在心中;逻辑思维差的人,会出现发散的情况,在说到某一点的时候会延伸到其他话题上,偏离了主线,而且也会有遗漏
另外,对方在列举每个环节的要点时,实际上大体的运营思路就出来了,也对运营业务能力做了考察
.成本意识这里是指做项目决策时,具备成本控制和核算的意识,关注ROI
具体来说,就是在做运营决策之前,要计算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还要预估可获得的收益,从而判断做这件事是否值得
刘真是负责对外合作的同事,有一天她开心的跑来说:搞到了《荒野猎人》发布会的张门票,到时小李子也会到场呢
刘真看到我居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激动,自己也平静下来:我们策划一个活动就行,让用户关注和参与,申请资源位推广就OK啦
听到这个回答,我意识到刘真并没有考虑清楚,而且缺少成本意识
所以我打算帮她梳理一下思路:策划活动需要个小时,预计UVW日;位对外售价W日
但直播这种时效性内容并非我们所擅长,而且也不是稀缺资源
用户已经习惯在微博朋友圈等平台获取,所以之前尝试的效果都一般,我更看重的是给予核心用户的特权,毕竟这部电影和这个演员非同寻常,能见面也是机会难得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对成本和收益进行预估,得出了值和不值的两部分
在熟练运用这种成本思维之后,就不需要做这么细致的分析,很快就可以做出决策
但无论如何,这一定是分析问题的重要一步
.场景化思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化思维是在产品设计时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我们可以将运营手段融入到场景中,去满足用户的细分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这条内容「吓」到了晓波,没想到这个APP居然这么贴心,再加上本来也是闲着等进场,所以就捧着完整的看完了这篇文章
在没有被剧透的情况下,了解到电影的看点,相当于提前做了准备功课
这个案例的可取之处在于,细致的分析了用户使用场景,并做了对应的精细化服务
也就是说,从需求分析、策略制定、内容准备、数据监控,这些都是由运营发起并落地执行的,很好的运用了场景化思维,提升了用户体验
这只是一个案例,是一个很细节的服务
每个APP都可以通过运营的手段,做到这种场景化服务
为什么有的人脑爆时说的很精彩,但落地后的效果却很平淡,就是在执行环节出了问题,很多细节处理不当,负面效果累加后就影响了最终结果
以淘宝客服为例
以U这个活动为例
初衷是希望通过优惠活动,可以对成交量和用户习惯有拉动,但考虑到成本问题,所以设定了一些规则
页面如下:大标题是次免费,扫到这几个字眼的用户应该会感兴趣,毕竟看似是一个实在的优惠
但在了解具体规则时,却被下面这一坨字绕晕了,因为阅读体验实在太差了
我改了一下,会更易懂:本周六日乘U累计次,即得下周免费使用次;乘U累计次或更多,更可获得下周免费适用次的机会
如果一个事的信息量过于庞大,用户理解的成本就很高,就会因此放弃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把信息按照优先级拆解,先告诉用户最核心的内容,用户感兴趣并接受后,再阅读更多详细内容
运营同学可能更多关注用户、内容或活动本身,在这方面不够敏感
.服务大多数用户的原则产品经理的思维是,遇到问题先看影响面,也就是量级和占比,以此来判断优先级
这个思维方式,就是服务大多数用户的原则
因为用户运营长期「混」在用户群体中,每天接收各种建议、反馈和吐槽
一个具备产品思维的运营人员,应该以服务大多数用户的原则,对于用户的反馈,有能力去分辨需求覆盖的群体有多大,是少数人群的需求,还是能代表大多数用户
在从业的近年里,专注互联网运营领域,包括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社区运营和UGC运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