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KOL用户运营的一点思考
作为一个工作了两三年运营狗,在工作学习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深感工作中吸取的经验是碎片化的,就像在森林中采伐的木料,如果不经过加工和组合,就只是一堆木料,不会变成房子
网站用户运营
只有不断地整理和思考,用结构化的框架起来,才能构造出可靠的知识体系
关于网站运营
虽然很多东西,有人总结的更加精到了,但是看别人总结,不如自己总结来的深刻
网站运营
不严谨地来说,第一种KOL用户在贡献PGC内容
PGC(P-C,专业生产内容)OGC(O-C,职业生产内容)
三个内容方向也是有交叉的,这里照旧模糊一下概念
正是这些PGC内容满足了用户的核心消费
不过,这也造成了一个现象,平台内容同质化
在内容同质化的情况下,怎么最好内容运营
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KOL用户的引入和留存这里是我总结的KOL用户引入和做留存的一个大体思路
在引入和留存上,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方式
一、引入举个被动引入KOL用户的例子,看图片——网易蜗牛阅读蜗牛阅读规定了一个成为领读人的门槛、特权和义务,然后开放报名通道
主动方式,我分为了外部引进和内部发现两种方式
外部引进常见于产品冷启动或者内容匮乏不能满足用户消费需要阶段
不同的阶段能够提供的福利也不同,冷启动的时候能提供给被邀请人的东西有限,要突出自己的产品优势
·外部引入外部引入,常见是点对点沟通,但是也有一个取巧的方式
比如找一个领域内的大V,通过大V的影响力,招募优质用户
这里的难点是,如何说服大V;另外就是这种情况招募进来的人可能良莠不齐,或者和平台调性不太相符,需要进一步筛选
·内部发现与外部引入相对的方式叫做内部发现
运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当平台有一定影响力的时候,会有人主动入驻
通过观察,如果我们觉得对方合适,可以把对方纳入KOL群体中来
我之前经常受到一些私信询问,如何认证为达人的问题
内部发现,可以针对某个用户层发起有门槛活动,筛选出优胜者,进行培养
还有一种操作就是日常活动中,发现有潜质的活跃用户,进行观察培养
关于通过活动发现-培养KOL用户,举个相对复杂的例子,头条培训班
但是这种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平台,毕竟每个平台对内容格调、门槛的需求都不一样
说一句跑题的话,课程、训练营式活动在培养优质用户以及促进UGC内容产生上,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首先考虑一下KOL的诉求,显性的个人品牌,个人利益的输送,隐性的是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比较复杂,官方人员对KOL的认可和尊重是精神激励,在产品内部特权的获得也是精神激励,收到平台的礼物有时候也是精神激励,普通用户对KOL出产内容的认可和转发、打赏都是激励
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往往是交叉的
比如,很多产品都会提供这样最基础的福利,在一些产品模块给优质用户一个露出
相应的,我们也有升级操作,宗旨就是更高的曝光,更大的品牌认可
不过在实际运营管理中,可能并没有那么清晰的分层,KOL用户也不会有升级的概念,这里进退的度全靠运营把握
但是很多平台的降级确实明显的,当加入了KOL门槛的人,不能履行义务(比如规定每月发文数量,却不能达标),就会被降级,剥夺福利
但是很多平台因为内容缺口过大,这方面执行的也并不是很严格
基本只能约束底层用户群体
以上,为本次的思考记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