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化运营|主动被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电脑上有个文档(脑图格式)专用于记录灵感的,另有个文档(格式)是记录杂事的草稿本
网站运营主管
网站运营
脑图在我电脑里的存放路径是(操作系统是MOS):F-&;文稿-&;想法-&;脑图文件 而草稿本的存放路径是:桌面-&;草稿本 对
找到脑图的位置,对我而言是一个主动且略微消耗时间的行为,而电脑桌面是我每天本身就需要打开的,草稿本放在桌面,故此找到草稿本是不用我去主动施行的行为(被动)
当时我以招聘方的角色被拉到跳槽大师群里,群里每天都会推送互联网企业岗位的候选人简介,例如:研发、产品运营、设计、人资行政等
推送的候选人简介大都一百字左右,全是招聘方关注的核心信息,某领域工作经验、背景、是否有管理经验、薪酬要求等
这极大的方便了招聘方,成交效率极高
我们对比下它相比传统招聘渠道的优势:人工过滤并提炼候选人简历精要候选人信息流主动推送给用户(即用户被动即可接收)群内各家公司的HR或者业务部门管理层都在,无形中附送人脉资源,强化了群的粘性反观传统形式的招聘,要HR主动在各大招聘网站中鼓噪乏味的翻阅无尽的简历,成效低、体验差
而跳槽大师的群却将一份枯燥的工作变成了有意思的交流,候选人简历信息流像水果糖一样哗啦啦的往下掉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创新却让招聘大师在产品最艰难的冷启动阶段打赢了第一仗
案例二、许多人看不起的微商 有个朋友做微商,卖高端名表,每天在朋友圈发各种名表细节图,或者晒晒客户戴着名表的买家秀……生意异常兴旺
有些朋友问,为何不做个微商城、APP,将生意做大啊
有必要么
首先,潜在客户都是对名表有兴趣的人,朋友圈的美表图片并不会对他造成干扰
但很多企业老板却只看好的而忽视硬伤有木有: 巨额研发成本你们财大气粗可以忽略,但下载APP是个用户主动行为,打开APP也是用户主动行为,同行业APP产品同质化高度严重,竞争激励,若无特殊优势,红海厮杀胜算几何
写到此处,可以亮出本文的核心总结了: 我们常常谈场景化,我们也经常谈顺势而为,在时下商业形态的微观层面,如果我们能将自身的产品服务柔和地渗透进用户的生活场景中,这才是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但如果你的店面离我的路线较大偏离(需要我主动过去)
那除非你能请上某苍老师陪吃饭,不然想让人主动过去吃饭……哼哼:不顺路,没空
成熟的商业模式与商业形态的新旧无关,不要看低许多“土老粗”的经营模式,只要模式本身能高效满足用户体验的外部延伸——毫无违和感的融入用户的生活场景中,它就是成功的
作者:李少加,个人公众号:少加点班,资深互联网运营,常年关注新兴商业模式、UGC类产品运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