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人需要创意么
废话

你认为自己有创意么
N
那你就别做运营了,根本不适合Y
怎么证明呢 ▪本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分钟 年,德国心理学家KD做了一个实验,他给实验者每人一根蜡烛,一盒图钉,一盒火柴,让他们把蜡烛固定在墙上,且点燃时,蜡油不能滴到地板上
一个网站运营成本
当时约有%的实验者都选择将蜡烛粘在墙上或是钉在墙上的办法,但最终都没有完成任务
一个网站运营技巧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答案很简单:把大头钉从盒子里倒出来,用融化的蜡油把蜡烛粘在盒子里面,然后把盒子钉在墙上
但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想到这个办法
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把这盒图钉看成了一个整体,“固化”了图钉盒的功能,回避了其它可能性
你可以不承认这是创意,但这绝对是固化思维的拆解
一、运营的创意,做创意的运营 运营人真的需要创意么
难道不是更需要干货、经验、人脉……
什么是运营
(互联网)运管其实是一切帮助产品进行推广、提高用户认知、促进用户使用的手段
“一切”这两个字的含义,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想得出、做得到,都可以包含在内
想得出,其实就是在说创意
目前来看,互联网运营人拼的就是创意,什么“穿越故宫来看你”、“负能量扎心文案”,包括支付宝的“贱”、小红书的“男色”,这些成功的社会化营销都是运营人用创意掀起的全民高潮
(运营人最熟悉的“七宗罪”) 看起来,创意是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玩意儿,但创意的来源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这东西并非无法借鉴,不能训练
谁也不是天生脑门就写着:我有创意
来来来,运营君有三种方法教你训练创意
二、训练创意思维 去除先入为主的概念 去除先入为主的概念,也就是摒弃“固化思维”,很多运营人都使用一种技巧叫“形态矩阵”(MM),也被称为“达芬奇技巧”
达芬奇将人体头部特征分解为基本部分:头、眼睛、鼻子、嘴巴、下巴
再列出每个部分的不同特征,然后混合匹配不同的部分,就可以得到一张新面孔
由此延展下去,可以快速产出无数人像画
实际工作中,运用形态矩阵进行头脑风暴,可以有效组织、合并想法,产生清晰的创意
积累、积累、积累 •案例的积累 乔布斯常说:“聪明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广告大师奥格威说:“搜寻全世界,把最好的创意偷来
” 由此可见,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想做的一切,都已经有人做过了
创意,常常意味着你只需要搜索到这个案例,把他挪为己用,就可以了
但好的创意,应该是建立在成千上百个案例之上,而非简单的“偷”,所以没有丰富的案例积累,何谈创意
•细节的积累 除了对案例的积累外,还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其实,运营创意的高低,“洞察力”才是根本
这世间所有的想法,都似曾相识,但当其增加了对人生各个维度饱含情感的洞察时,它就是全新的创意
妈妈的强大在于守护自尊心的时候(常规套路)妈妈的强大在于抛开自尊心的时候(另类套路)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常规套路)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孩子(另类套路)所有的创意都不是空想,而是人脑通过运转将记忆中的创意碎片进行排列组合而产生的
这种运营能力一部分靠天赋,一部分靠后天的训练,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很好,但是创意碎片的积累量,是可以凭借后天的努力去丰富的
•个人体验的积累 体验,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积累
这就是为什么运营人都应该有一颗好奇心,能够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因为创意不光来自大脑记忆,还来自身体记忆
每当你有了新的人生体验,比如买了从没买过的奢侈品,去了从未去过的国家,吃了从未吃过的高级自助餐,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又多了一层
身体的记忆比单纯的大脑记忆更加深刻,如果你的人生体验足够丰富,你就更容易把这些经验转化为创意的灵感来源
创意需要执行来实现 一个绝顶创意的出现是让人兴奋的一件事,但很多时候恰恰是这种,让运营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因为他们忘记了一点:创意需要执行来实现
任何不能够被完全落地执行的创意,都是空谈
运营人最害怕的就是:创意来了,用户走了
相信大家也都见过“飞机稿”和“出街稿”之间的差距,甲方爸爸们常说“创意是不错,但是我们想更直接、更有营销力一些
”这指的就是——落地,要求对产品的理解能力和创意的体现力
互联网营销时代,在品牌定位趋同,内容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想让用户嗨起来,有趣才是****
当各种流行热词和表情包流水账应接不暇,运营人要既学得了逗逼卖萌的套路,又学得了创新大胆的态度
记住:要酷,不要寻常路
来源:运营拍档(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