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营、关于产品、关于数据、关于融合
曾经被问到产品和运营的关系
网络上有很多答案:比如产品经理负责把产品生下来,运营负责把它养大;比如共穿一条裤子的好基友,等等
网站运营数据
网站运营数据分析
网站运营
今天不妨从运营的角度谈一谈
产品是为了解决不同的需求,而用户是在不同场景下特定需求的集合
这类需求,与产品提供的解决方案对应
用户使用产品,就是寻求解决方案
国外案例有一个绝妙的比喻,顾客去五金商店购买钻头,需要的不是钻头本身,而是直径五毫米的钻孔,如果更深入一层的思考,顾客也不需要钻孔,而是想把家具或者工具安装嵌入进去
还能再深入一点吗
家具或者工具,本质上也是满足宜居的需要
当政府规划未来每千米内必须有两三个地铁站点时,难道不会影响单车运营么
从另外角度看,产品也不会只满足一种需求,产品也是在不同场景下解决方案的集合
上下班使用单车,春游出行使用单车,拿单车摆拍发朋友圈…这些行为背后代表的是一个个不同的群体
解决方案是一个很磨人的玩意,我们并不知道用户会否选择它
用户内心有一杆天平:共享单车在附近唾手可得,与最近的单车在米开外,对用户是完全不同的选项
产品提供的解决方案既要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低下限,也需要考虑用户愿意为之支付的成本
它能简化成这个公式模型:产品解决方案-用户选择成本&;用户需求互联网的产品,都能用这个公式解读,可如果模型真有那么简单,只要有产品经理即可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确实是产品制胜,可惜当下并不是
于是运营登场了
脱颖而出的产品除了运气,还需要再多一些东西
我认为运营也有简单之美,简单到使用一个变量就能概括,而不是驳杂无序
如果产品解决方案的好坏决定了发展的下限,那么期望决定了它的上限
为什么是期望
因为产品解决的是用户基础需求,但是用户永远不会满足,用户永远会期望更多
产品解决方案+用户期望-用户选择成本&;用户需求这才是属于产品和运营们的公式
它们彼此融洽在一起,好的产品经理终究会懂运营,好的运营人员也是产品经理,这是当初提全栈运营概念,却没有补充完的内容
当共享单车虽然在米以外,但是用户能获得一个骑行红包,或者积分勋章等其他激励,那么就会有用户愿意走米
加入了用户期望这个变量,结果才显得不同
用户选择成本往往是不易改变的客观存在,比如单车损坏、距离远、车子重、在其他产品中已经充了钱…而用户期望可以通过运营的手段加强和提升
期望是有阀值的,用户的整体期望阀值一直在提高
哪怕是文字内容,现在运营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迎合与打动挑剔的用户
用户变得难以伺候、新用户福利成为标配、获客成本水涨船高、各类营销不尽如人意
这不只是增长红利过去了,也是互联网从业人员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均值
说完了产品、运营和用户的公式,数据呢
不论用户期望、需求、选择成本,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它们是互联网竞争的本质,但它们不是竞争的策略
内容运营认为写出了一篇符合用户口味的佳作,那么分享数和评论数是多少
用户走在大街上想要寻找到一辆共享单车,这涉及人流量和投放量两个指标
怎么精细化运营这些用户呢
唯有数据
更遑论模型只涉及了产品与用户,然而作为一家企业,还需要核心的营收和成本两个关键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已经告一段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