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少、预算少,中小企业如何低成本获取用户?
互联网获取用户的逻辑早期的互联网获客,主要基于搜索引擎,门户,导航,站长网
中小企业网站运营
那时候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主要是医疗,教育,旅游,汽车,房产,游戏,这些行业的利润率都很高,ARPU值动辄上万
网站运营
比较典型的像汽车之家,搜房网,携程,达内教育等,通过SEM和SEO,以较低的成本,快速获取了一批优质用户,也开启了整个中国长达数年蛮荒无序的网络营销市场
对于这种ARPU值较高的产品,尤其是商业模式非常清晰,简单粗暴的项目,对运营的要求不高,或者说,对留存的要求也不是太高
所以早期互联网获客的一个核心关键词就是流量
只要有流量进来,就有用户进来,而且一般质量都不会太差
在互联网上做推广,有个好处就是表达的宽松,很多企业在推广页面上宣传自己是国内领先的品牌,但这个领先并没有实际论证;还有的企业说是CCTV上榜品牌,实际上的意义并不大
我们说,营销的第一位一定是品牌塑造,品牌既能带来品牌偏好,解决转化率低的问题;也能带来自然流量,解决流量不足的问题
早期互联网项目做品牌时,大多基于搜索引擎做公关传播,从而为搜索引擎引流转化提供基础
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用户的网络信息决策主要依靠以百度为主的搜索引擎,即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当用户通过百度了解你的品牌时,看到主流媒体报道,看到你在央视投广告,看到那些五花八门的成功案例,这个用户可能就被转化了
一些擅长网络营销的创业者,当他们发现一个赚钱的逻辑后,大肆购买流量,在搜索上的排名往往高于知名品牌
在转化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他们依靠流量的精细化投放,降低流量成本,比如锁定大量的长尾关键词,同时依靠SEO来获取免费流量,加强后端的销售线索电销效率,最终其业绩比其知名的公司还好
把握着三点,就能守正
原因是什么
当CAC和ARPU值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时,只要你购买的流量不是完全无效的,你的产出就有保证
这就好像早期买房子一样,根本不需要问价,也不需要等开发商做促销,只有有卖的,你买就对了
那么流量也是,只要能买到流量,能买多少是多少
但是真正能使劲买流量的不多,而压家当买流量的,都成了今天巨大的公司
这跟买房子一个道理,能看懂的总是少的
从营销的逻辑上来说,我做了品牌,做了促销,我请的高级优化师,每天调出价,换素材,着陆页做了五六版,为什么成本还是那么高
当真的品牌进来时,用户毫无疑问会选择他们
信息流动的太快了,不对称正在逐步消除,这也就意味着不合理的暴利模式正在死去
品牌塑造越来越难
而流量呢
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广告的转化率从早期的千分之五,下降到目前的千分之一
拿金融来举例,在今日头条上做广告,次点击,能带来一个付费用户
品牌的门槛在提高,真品牌在加速触网,竞争的极度激烈,流量的转化率在下降,流量的单价在上涨,用户的信任被透支,结果就是获取用户的成本变高了,而用户的留存却下降了
所有的好和坏,总是环环相扣
而年的互联网获客,大品牌垄断流量,竞争激烈,流量转化率低,促销无效,全都是坏的加权,也可以用一句话说,红海,彻彻底底的红海
所以我们看到早期赚钱的一批人,大多是搞推广出身的,擅长低成本搞到流量,或者是大军团的流量运作
精细化的运营能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用户流失,提高用户付费额
流量思维已死,互动和内容营销永生例如:新媒体的价值非常重要,尤其是公众号
而且这种方式自带品牌偏好,具有较好的用户留存
因为场景不好,你像公众号的场景就好
不仅是说市场大,而且场景好
所以我们要寻找场景
对于创业项目来说,找到你的产品使用场景很关键,把这种场景植入到流量引入中,就能大大提高转化率,而且用户质量也不差
、重视自建流量
如果创始人有网红基因,就争取做个网红
如果团队可以做内容,那么要做好公众号,各类头条号
实际上SEO没有失效,搜索引擎依然是最有效的广告平台,在全世界,全美,中国,关键词广告依然是第一
基于关键词,通过一些舆情监测和工具,我们可以找到与关键词相关的新闻,热点,论坛帖,知乎帖,微博,博客,公众号,我们可以跟帖,顶贴,制造话题,也可以找他们谈合作
这种流量非常精准,有效,实际上就是蹭流量
同时依然要遵循原有的营销逻辑,品牌第一,其次销售效率,也就是流量引入和转化效率,要重视促销在拉新的重大作用
因为传统的营销很难区分谁是新用户,谁是老用户,也没办法连接用户,互联网可以,我们先把进来的门槛降低,让用户先进来,再想办法服务好他们
另外要重视运营,基于自己的产品,搞清楚我的用户增长逻辑是什么,我的运营模型有哪几个,然后让数据来驱动他们
我会在下节课重点去讲一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