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到,做一款互联网产品需要关注的五个执行重点
这些点,我看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很少有讲清楚的
.一切方案以「可执行」为标准 写出来的东西定义不明确,拆分的不够细,规则模糊,东西扔给研发之后,人家满脑子都是问号
网站运营
这是新人最常犯的错误
于是,有人在需求中写了这句:「若一个用户连续多次被打低分,则列入观察列表」
看到这句我就很恼火
什么时间内
几次
中间有一次例外还算不算连续
低于多少分是低分
是低于绝对值,还是整个系统平均值,还是别的什么值
这种细节缺失的背后是逻辑的不清晰和一种「总会有人帮我把事情想清楚」的懒惰,它们会在紧张的「从零到一」过程中产生非常多的无效沟通成本,浪费大量时间去解释、修改
如果项目中的产品经理都这样,结果将是毁灭性的
机制,就是游戏规则
往小的说,朋友圈的「关系链封闭」机制远比它的UI更重要,T的关注和转发机制也是同理
放在游戏里,TC’TD中的暗区机制也是整个游戏的核心,引来了无数捧场和吐槽
机制有好有坏
好的机制能缔造一个均衡的系统,让用户生产与产品定位相符的内容,发生对产品有价值的行为,减少垃圾内容和恶意行为发生的规模和几率
坏的机制,则能产生相反的效果,让系统行为完全脱离控制
为什么打开各种产品,很少看到关于机制设计的内容呢
数据后台,运营后台,这些都属于产品管理的内容
这些数据通过哪些节点定义、采集
这些数据能为以后的迭代路线有哪些指导意义
与数据后台不同,运营后台一般需要自己搭建
这也是一个产品非常基本和重要的东西,其需求描述的量甚至会超过用户侧的设计
所有的社交类产品都要搭建一个举报审核后台、异常行为检测后台,以及可以执行的禁言入口配置后台
公司雇人是要花钱的,为运营专员设计一套高效的流水线就是在为公司创造价值
而这套流水线也会在运营后台中体现
怎么排版效率最高
若没法当场判定惩罚措施,是否有需求打上一个「待定」标签
完事之后怎样汇报
.通过管理优化效率 从零到一考验的是整个团队的品质,而作为处在整个团队位置的人,更有责任影响并驱动整个团队往更聪明、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我们需要做的是: 传播自己对产品的思考和理解,让团队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产品的规划与设计;督促研发等岗位对产品设计细节的了解和执行(当然前提是你写得够好);搞好私人关系,建立影响力
而一个「有脑」的研发,会用聪明的方法,实现你的设计,而且还会补全很多你没想到的,更有可能挑出你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同时,你思考的格局、完整性也会比以前更上一个档次
作者:吴亮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