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万个小时也成为不了一个好运营
一个网站如何运营
很多人靠着付费课程,内容创业,赚了钱,便又开始大肆宣讲,内容创业之道
网站运营
如何策划一个快速涨粉活力的活动
”于是我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手贱的买了各种各样的没用的课程,进入了所谓很牛掰的付费群之后,发誓再也不会轻易购买”付费内容“了
一个所谓好的卖课文案,通常的卖点都是”大咖“,”快速成长“”牛逼的同学“”牛掰的人脉“这些个亮点,而这种套路用了几次之后,还能再激起我们的热情吗
除非我们真正觉得课程特别棒,如文案中所说,起到了对等的效果
不然此次的购买可能只会是我们的“唯一+最后一次尝试”
就我个人对内容创业的看法,在这个知识春天,但也是竞争激烈的知识红利期,不好好打造内容的精度,而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追求一次性、爆发式的收益,多半是熬不过夏天的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挤进来了,推广成本会变的越来越高,没有打造好内容的精度,无法与粉丝拥有强,提升粉丝粘性和品牌认可度,当成本大于收入时,再继续走下去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反而在前期注重与粉丝的互动和关系,打造独特的品牌和情感,我看到有这样特征的公众号或是IP其实是走得越来越轻松了,相对于其他盲目获利的公号来说,前者推广成本可能会越来越小,因为在用户之间形成了口碑传播,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后者却因为口碑并未建立好,而赛道太拥挤,获取用户的成本和收益之间必然有一个滑坡的趋势
让我进步最快的是我工作或者实践中,遇到一个具体问题,再自己去各大平台搜索资料,琢磨解决方案的过程
而我发现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成长方式却是”自我教育“,类似于“自主学习”,例如在新媒体运营方面我个人对内容运营和社群运营更感兴趣,所以我每周会抽出一点时间去研究内容上做得好的大号都有什么特点,譬如在看完篇新世相的文章后,我发现新世相的每篇文章里的情感点都能恰到好处的戳中很多人的软肋,而独特的风格和经典名著的选阅,都使得它独具个人特色,从名著的选择上,可看出其阅读面是非常广的,而文前的也显示了其“深”的一面
因此个人总结觉得自己要多花时间去进行深度阅读,在深度阅读上面不断积累,形成一定的广度
追三年的热点,学三年快速成长的技能和方法,不如花三年时间,闭门造车的深度阅读
当然这个闭门造车用得不是那么准确,只有我们沉淀下来,用时间去耐心打磨一件事情,你才能拥有自己不可替代的魅力
就如今天下午读到蒋勋的《孤独六讲》里说到的一句话,凡是所有你认为可以简化的东西,其实都是很难简化的,反而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而读一本书的意义和用处,也真的不在于明白了书中讲的道理和观点
道理和观点太多了,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更多的意义是在书中与作者对话,从而有了自己不同的思考,更为独立的思考
所以很多人比较喜欢得到的几分钟给你讲一本书这种音频,我并不喜欢,也从不购买,同时不看好
学习的过程是输入,目的应该是输出
“比如我现在建立的这个新媒体成长群,每天在小鹅通上发布话题讨论,就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看看别人的答案或者在群里发表自己的问题,也是一个学习和交流过程
以下总结自己学习的几大心得:碎片化知识每天花分钟浏览,知道一下就可以了,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
不要人云亦云新媒体界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做好一个标题党”,于是很多新媒体人在取标题的时候,总是过分夸张,用数字和结果来吸引读者眼球
写作是需要灵感的
而运营更加需要
有人写了一千万字可能也成为不了一个优秀的作家,而运营同理
听了几百节课,看了几千本书,花了一万个小时,你也有可能成为不了一个优秀的运营
所以很多时候,与其“无意义”的忙碌,不入听一首肖邦,思考一会儿,放空一会儿
让灵感来的更加冷静一些些
原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