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DAU、MAU,产品运营还需要关注这些指标
网站运营关键指标
网站运营指标
在通过这些粗糙的数据得到用户做了什么后,还要看到他们是怎么做的,明白他们为什么做
网站运营
我们需要实时、全量的用户行为数据,通过对用户行为整体流程的分析,找到转化的关键节点以及用户流失的核心原因,以此帮助我们对症下药,找到可执行的指标,落实为优化行动
一.用户行为分析的巨大需求 纯从数据组成的角度来说,一个完善的闭环数据源主要是分成三大块:第一块是用户行为数据,第二块是服务端日志数据,第三块是交易T数据
其中,除了交易数据会经常被存储在离线数据库中,通过ETL来获取分析以外,行为数据和日志数据很多时候都是近似的,完备的用户行为数据基本能覆盖绝大多数的服务端日志数据,同时里面包含着很多日志数据里面所缺乏的信息
同时,还有移动端应用,也产生着大量的行为数据,这些都不会跟服务端有过多交互
所以,从应用提供商来说,我们需要知道屏幕前的人是怎么使用我们的产品的,洞悉用户行为背后的价值
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怎么优化,优化后的效果是怎样的,这周的转化率比起上周是否有进步,差别是怎么引起的等等
留下来的用户,是因为什么留下来的
是否存在一个魔法数字,可以去极大的提 高用户留存,比如:LI发现在第一周增加个社交关系的用户留存度很高;F发现在第一周增加个好友的用户留存度很高;T发现在第一周有个的用户留存度很高;D发现在第一周安装两个以上操作系统的用户留存度很高
二.复杂而易错的传统分析方法 归根结底,所有的分析最终都是为了商业服务,而商业是为人服务的
所以,用户行为分析就是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基于用户行为的分析体系,在了解用户“谁”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之外,进而明白是“为什么”做,对症下药,转化成为优化行动
分析是一个长时间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监控数据的变化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跟踪用户行为了,一般可以分成以下七个步骤: .确定分析场景或目标确定一个场景,或者一个目标
比如,我们发现很多用户访问了注册页面,但是最终完成注册的很少,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提高注册转化率,了解为什么用户没有完成注册,是哪一个步骤挡住用户了
.思考需要了解哪些数据思考哪些数据我们需要了解,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比如对于之前的目标,我们需要拆解从进入注册页面到完成注册的每一个步骤的数据,每一次输入的数据,同时,完成或者未成为这些步骤的人的特征数据
.什么时候评估和分析
收集上来的数据如何分析,什么时候来评估采集到的数据
发现问题后,怎么来出解决方案
.如何评估解决方案的效果
知易行难,这整个流程里,第步到第步是关键
目前传统的服务商比如GA、M、友盟所采用的方式我称之为C模式
通过在客户端埋下确定的点,采集相关数据到云端,最终在云端做呈现
比如图中这个示例,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有写过类似的代码
跟不少企业沟通后,不少的吐槽都是“连日志格式都统一不了”,更别提后续分析了
这不是具体人的问题,更多是协作沟通的问题
根据统计,绝大多数分析工作,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时间是在做数据清洗和手动ETL,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在做真正有业务价值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作为一个有洁癖的工程师,最恨的就是大量的分析代码侵入了我的业务代码,删不敢删,改不敢改,日积月累,最终代码库整个就混乱了
这也是为啥,数据分析工作是如此耗时一般以月计的原因,非常低效
区别于C模式,R模式是用机器来替代人的经验,自动地采集用户在网站或者应用里的全量行为数据
回到之前流程的第步到第步,我们已经把参与人从多方减少到基本就一方了,无论是产品经理、分析师还是运营人员,都可以使用可视化工具来查询和分析数据,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
无论是W上的DOM结点结构,还是A上的UI控件结构,都是构建好的一颗完整的树形结构渲染在页面或者屏幕上
所以通过对树结构的监控和检测,我们就可以非常方便地知道哪些结点发生了变化,何时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同时,当用户做了某个操作,比如鼠标点击、屏幕触控,都会触发一个事件,绑定了该事件的回调函数就会被触发开始执行
数据可视化 如何把采集到的数据和业务目标匹配在一起
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的可视化工具
刚才已经提到任何一个原子数据,都被拆解成了种不同分类的维度
用户行为数据采集的目的是通过了解用户过去做的行为,用来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无需埋点,随时回溯数据,让产品经理一个人就可以搞定用户行为分析的全部流程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在研发的无埋点智能全量数据采集,基于此优化产品体验,实现精细化运营,用数据驱动用户和营收的增长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