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活动运营:如何唤醒沉睡的人性!
前不久在整理所有的活动,发现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所有成功的活动毫无例外地把握了几个点:抓住了目标人群的心理需求活动奖项设置上,符合消费者心理学推广方式恰到好处引发了口碑传播一、目标用户的心理需求先从目标人群的心理需求上来讲,根据人本主义理论的马斯洛需求分析,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互联网运营网站
通俗地来说,如果一个人处在在非上层社会地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是最强烈的,这也正是为什么美食总能成为大众趋之若鹜追求的目标,且普遍不会被排斥原因
网站运营
当人从生存生理需求解放出来时,才能体现出更高级的如安全感和社会地位认可的需求
下图对各个阶段的需求,进行了场景细化: 对于活动策划者来说,挖掘目标用户需求成为第一道关键工作
快准狠地切入用户需求,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订单转化率,还可以引发用户大众传播
可口可乐就曾经对自己的用户进行了分类和标签化,展开针对性的营销
再举个例子,如今的甜品店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大,光是做好食材与口感是仅仅不够的
通过这种方式,带你体验一次和未知面包约会的惊喜感
这就是一次对目标用户需求的深层次挖掘
二、活动设置符合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其实最初始的出发点,就是天主教教义中的七种罪过,揭示了人类原始的本能欲望,七宗罪分别是是: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淫欲和贪食
其实很早以前有人在网络上分享过这个图谱 但是我觉得远远不够,就拿美食行业举例,我们站在用户运营的角度,可以衍生出以下手段及对应场景来实现活动需求:「傲慢」我强于他人,优越于他人——刷存在感,追求影响力——激发UGC,引导传播「妒忌」别人有,我也要有——从众心理,不甘落后——使用明星效应,写好文案促使下单「暴怒」不管是否需要都要买——情绪化,冲动消费——限时,增加紧迫感的活动「懒惰」能省一点事,甚至超出我预期我会很舒适——舒适偏好——提高增值服务「贪婪」能够得到大于付出——占便宜心理——低价、促销等「色欲」看起来好看我更愿意买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视觉效果「贪食」产品够吸引人,我会控制不住想要吃——嘴馋是控制不住的洪荒之力——产品本身包装化除了活动上设置利益点来切入消费者需求外,重建用户满意度模型也很重要,用户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到参与活动的动力,以及下次活动的号召力和未来的复购率
.无差异因素: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用户根本不在意;如一些餐厅在播放电视剧或者电影,其实有没有都无所谓~.反向因素: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负面例子太多,这里就不举了哈
以产品拉新:回归到产品本质上,产品好,自然会吸引人来
最常见的案例就是甜品店基本都提供少量免费试吃,帮助纠结者作出决策:打消疑虑,如果觉得好吃,则可以加入购物盘去收银台支付
文章来源:移动互联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