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老司机是如何管理用户的?附案例
很多时候,你有没有觉得你不懂你的的用户
明明你的活动方案、奖励都很好,可为何你的用户就是不买账
你有木有感觉到一丁点的绝望
运营管理网站
管理用户
这是什么鬼
快来看看管理用户的秘诀吧
网站运营
前不久加了一个游戏交流群,群助理自己喜欢炉石和阴阳师,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感兴趣,所以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群里分享这两个游戏的资讯,然后群里面玩王者荣耀的玩家占了%以上,导致群的冷场率极高
所以,你一定要深入洞察用户的喜好,别让运营成为个人意志的体现,别把自己的个人喜好强加在用户的身上
话说,你真的懂你的用户了么
然后,等付费版的产品推出之后,发现那些曾经说要付费的用户极少购买付费版产品…腾讯有著名的“千百十”法则,要求你每个PM每周至少看个帖子,篇博客、做个用户调查,就是想让产品更懂用户的喜好,与用户做朋友,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除了宽松的KPI制度文化,网易高管除了制定战略之外,具体怎样做产品以及运营是交给中层来做的,因为中层更懂用户要什么,这点还是很赞的
事实上,你怎么超出预期,要看你怎样管理用户的预期
你不要一开始就抬高用户的期望值,然后让用户失望
后来,由于技术资源有限,产品迭代更新慢,种子用户觉得我们在忽悠他们,对产品的兴趣大幅降低
比如,我用共享单车实现我的骑行需求后,唯独摩拜能让我领取到现金红包,这是超乎我的预期的
再比如,我用音乐播放器实现我的听歌需求后,唯独网易云音乐的个性化推荐能真正“懂我”,让我听到未曾听过但一听就心动的歌曲
给你的用户分类,然后对症下药你发现了吗
每个产品都存在几类不同风格的用户,分类的标准可以按性格、付费情况、活跃度、成长周期等来划分,具体怎么分类要看产品的属性
滴滴在用户补贴时非常精准,根据用户的订单行为使用券的比例,把用户分为价格敏感和不敏感的用户
网易游戏的运营会根据玩家在游戏里的花费情况,将玩家划分为大R,中R,小R和非付费玩家,设立专门的客服团队来服务好大R们的特别需求
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运营”,分类后再制定不同的运营策略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比如知乎上回答问题的人不足%,%人是吃瓜群众围观的状态;比如映客直播打赏的%土豪贡献了近%的营收;又比如秒拍上%的视频主是%优质内容的主力军
另外,他们会选择加入公会组织,抱团活跃,以此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
第三类:粉丝型用户直播间的内容消费者,这是产品A最多的群体
第四类:自娱自乐性主播这些用户被直播的工具性吸引进来,偶尔会出于好玩的心理来直播一下,而且直播时长很短
将用户分级后,我们就制定用户激励制度第一类明星主播,要持续曝光并加强挖掘
另外,当时从优酷腾讯B站等渠道邀约了很多游戏视频主来直播,以固定的底薪作为奖励,并成功将几个优质培养成明星主播
同时,从普通主播的直播间发现较有特色的内容,及时给予流量的曝光机会和“马甲互动”
第三类粉丝型用户,要帮助他们和喜欢的明星主播建立
第四类自娱自乐的主播,应该让他们从一个轻度用户转变成重度用户
产品A的运营策略按照以上的用户分类来制定,导入不同的用户激励方法,将活跃度不断拉升,让产品带入一切良性循环
结语管理用户说起来简单,其实用户很难管理
每个用户都是不同的人,意味着你很难揣摩他们使用产品时是带着怎样的情绪以及到底喜欢什么
扎克伯格想连接整个世界,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想走遍美国个州
他希望有机会亲自接触更多的普通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对自己未来的设想
作者,前网易产品运营公众号:运营大作战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