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可以如此接地气地把运营讲透!
忽然,天空裂开了一个口子,有一只巨大的手扑我而来,一巴掌将我拍在地上
一个网站如何运营
搞的我措手不及,懵懵懂懂
趴在地上,我忽然反过闷来,这不就是告诉我要接地气吗
而那只巨大的手,不正是我在以往工作中把其运作到天堂的那些产品的奔雷手吗
网站运营
力度如此之猛,可见我原来有多么不接地气
所以,本文抛弃以往装神弄鬼的风格,不讲运营的大道理,只讲小儿科,深入浅出的笑谈一下运营的那些事,实战案例较多
窥探运营全貌运营不仅仅只是用户、内容和活动 大家一提运营,经常听到的、看到的都是“用户、粉丝、新媒体、内容、活动”这些词,一点都不陌生,但是你是否觉得还差点什么
因为这些词给人的感觉是智商满满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根据我的工作经验总结三点认知,帮大家一窥运营岗位全貌,以及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运营全貌 、用户、活动、内容类岗位属前端运营,他们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在前台做表演,以取悦用户为己任,趁用户不注意的时候偶尔宰上一刀两刀
这类运营岗我统一称之为前端运营
还有一部分运营是纯后台的,和产品捆在一起,主做服务
这部分运营岗的价值丝毫不亚于前端运营
我记得那时候,来公司做的是教育,做了个月,没成功,当时部门要被砍掉
因为我还挖了两个老同事过来,心想不能害了人家,就跨部门打听哪缺人,还真让我找到了机会,就是字典运营团队,当时正好要全面更新网站的各大字典,还要支持算法做优化
当时经过一番考核后,认为我们E水平还行,最起码懂批量处理,就被录用了
举个例子,比如公司名称归一化
百度要招人,有HR统一招人的,也有百度各业务部门的自己发招聘信息的,这时候写的公司名就不一样,比如有叫百度的,有叫百度在线的,有叫百度网的需要把这些同义词都归到百度公司旗下
字典也是,比如你做基于位置的招聘业务,那全国各地的热门商圈都要整理出来;你要做基于全国各大高校的校招业务,那全国高校就是一个字典,高校里的各大专业又是一个字典,都需要你对这些了如指掌,实时监控;还有一类业务就是做优化支持,比如我做过职位亮点的标签提取,支持搜索优化时定期用户搜索过的词,过滤掉非法的、无意义的(鉴黄师)
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这两年我专供后端高效运行,做基础服务,受益匪浅
、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和内容运营千万不可孤立开来
所以如果你想剑走偏锋,就想一生只做用户运营,那可能出路不是太大
好比高考中的语数外,只有三科都拿高分,才有可能进名牌大学
然后你如果熟悉圈里的黑幕,你会听到一些话,比如:“那都是做出来的”,这个“做”暗含两层意思,第一就是做弊,第二就是做渠道
具体如何做出来的,除了当事人,无人剧透
业务价值运营以业务为中心,目标是业务价值最大化 运营以业务为中心,这是我在文章《运营不要以用户为中心,那是产品和运行的事》(在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中的观点,引发了一些讨论
如果你将“以用户为中心”当成运营的目标,这很危险,一旦你动情太深,容易陷入感情的漩涡
拉新永远展现美好的一面,等把你转化后,就不是那个纯情的人了
考研就业 举个例子:考研和招聘两个行业都瞄准的是大学生市场,我都经历过
做考研业务的时候我写了海量的帖子,奉劝那些没有考研需求的学生去跟风考研
因为大学生市场是固定的,每年、百万应届生,都去考研了,谁还上招聘网站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运营挺孙子的,稍不留神,就会更新别人的人生
现在我做招聘就有点心理阴影:我们一边提供海量的招聘信息,一边心里默默的祈祷用户晚点找到工作
因为在你找工作这段时间才对产品有价值
所以,运营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阴谋论者
我们天天在琢磨人的弱点,然后从中渔利
以用户为中心,慢腾腾的养感情,我以往的经验,这是作死的节奏
所以,我们需要表现业绩,在平衡用户利益的基础上做业务价值最大化
业务价值最大化的例子有很多了,我原来在文章中举了这样一个小例子,亲身经历过的: 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在中关村的一个村庄里住,经常去一家理发店,元一个头
然后我就跑到附近的书城,找了一个上档次的,进去之后,很受重视,端茶倒水,躺着洗头,然后当我坐在椅子上的时候,老板安排了一个小师傅,我一看,这不正是给我在村庄剪头的那个师傅吗
他跳槽了
你看,师傅还是那个师傅,地段还是那个地段,就是因为门面气派点,提供了增值服务,就要了我元
最终,小师傅又给我剪了个中分
这就是阴谋,行话叫博弈,和用户心智博弈,和人的弱点博弈
当然了,有时候不用阴谋,只要你心里装着业务目标,依然能做到业务价值最大化:举个文案的例子,大家看下面四条文案,这是个层层推演的例子: 首先,第一条文案:腾讯校园招聘开始了
本身这就是一个质量很高的信息,单发此条文案主要瞄准的是那些本来就想进腾讯的应届生
但是,我们想要提高此条文案点击率
需要在文案上扩大市场,我就想到了地域,一般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大学生有进腾讯的先天优势,我想在文案中体现出二三线城市应届生也有机会,所以,我加了一个地域:全国地区
我又想,很多人都想进腾讯,但是每个学校都有一些自信心不足的人,这些人我主打招聘人数,“多”这个字很有力度,会给人一种碰碰运气的感觉
“不限”这个词很吸引眼球
最终我们通过文案技巧调优成了这样,点击效果是第一条的倍: “【全国】腾讯校招开始,招聘余人,部分岗位不限专业” 所以,你感觉到了没有,文案中是暗藏着市场容量的
假设你觉得自己文案实在不行,那你可以抢首发,比如第一手校招信息,你的监控能力也能给你的业绩加分
说的就是中国有一个叫毛泽东的人,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打的过程很辛苦,但好歹成功了
所以,我们要想真正的成功,不仅仅要打江山,还需要守江山
这就是运营的两大阶段,运营做的就是“打”和“守”的事
“打”是“出奇”,不断调优变量,抓关键驱动元素,增加“业务认知”,“守”是“守正”,从运营策略中寻找到高效运行的最优组合
所以,从营销的角度讲,毛主席成功的关键驱动元素有精准的目标群定位和一流的文案水平
举个例子,比如郭美美,她打江山的时候找了很多关键驱动元素:干爹,但是在守江山的时候没有做到最优组合,好几个干爹碰在一起肯定掐架呀,所以郭美美因为没有做到关键驱动元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得到一个失败的人生
这就是组合拳
拿到运营上来说,拿到一个新项目,你首先需要不断试错调优,找到那些能帮助你完成指标的关键驱动元素,然后制定运营策略,通过将这些关键驱动元素做组合,将运营项目指标维稳在一个新的高度上
我是否可以在这个时间段策划各种有关快消行业的招聘专题、活动,把快消行业的信息做到极致呢
这是可行的
根据我以往的业务经验,应届生用户求职也是有规律的,用户求职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网申-简历-面试-签约
如果我能把握住在月份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找网申技巧经验贴,那月份我完全可以将网申技巧等内容整合为一个大型专题,借用各种渠道无痛分流出去,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
我只集中做这两类内容,很简单的策略,就能将月份的文案点击率保持在优秀的水平上
关于运营策略,我另外举个的例子
如果可行,简单解读一下我今年的做法:我在第一时间,用第二条文案,然后内容屏数控制在屏,即把阅读原文显示在头屏上,那么有可能我只发一篇文章,说不准就能拿到万PV
我扯淡一个《西游记》的例子
西游记里有一段“四圣试禅心”的故事
为了试探唐僧团队的取经之心是否坚定,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四个菩萨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
用户的行为是能看穿其心里所想的,看下面一段聊天记录:看出来没有,头两条对话,黎山老母拿土豪的身份来诱引唐僧上钩,傻子也能听出来,这是在招婿,比如第一句话的关键语句: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
唐僧的行为是什么: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第二句的关键语句:你师徒们若肯回心转意,招赘在寒家,自自在在,享用荣华
行为反差如此强烈,究竟是哪句文案力道如此之猛
看这三句文案,表达的意思都是坐山招夫呀,为什么唐僧听到最后一句会翻白眼儿打仰
熟悉《西游记》的人可能知道,唐僧取经的时候正值多岁,在取经人团里他是最年轻的,孙悟空大概多岁、猪八戒和沙僧更老,计有多岁
这一关如果黎山老母们真的懂行为分析的话,早就应该分析出唐僧的凡心了
关于细节拿绩效,就涉及到了运营的一个关键词,优化
优化是运营人比较纠结的过程,特别是男人做运营,五大三粗的一个人,天天纠缠在买菜砍价上,多少有点丢份
这也是从事运营为什么女童鞋居多的原因
细节让人纠结,如下图是我做的一个公共号的纠结过程,个小时一直在试错怎么点击效果才能最大化,最后优化了文案、图片和描述,定了最后一条: 刚才讲腾讯招聘的案例中说,标题中带有市场容量
其实词语中依然带有市场容量,比如我原来写的文章:那个愤怒的运营人,改成了那个愤怒的职场人,点击率提升近倍
看过一HR招聘的小例子
此外,词语的摆放顺序依然能提高点击,比如招商银行全国聘实习生,把全国放在开头部分
再举一个比较全面的优化的例子
、优化标题和描述,正是年底,我应了一个春节的景,给用户一个美好的新年期待,然后将跳槽季量化成几个知名企业的名字
做头条,头图是最重要的
当时我P了第二次发的这个图片后,交给各大领导们确定,然后在群里面就炸开锅了,有的人说,怎么放个小孩呀
我说小孩力量大,我要应景,因为现在只有小孩才对过年感兴趣,这也能调起用户童年美好的回忆
还有的说,怎么放的是外国人呀,我说这不是外国人呀,这是新加坡的,新加坡和国人长的很像的,而且这也暗示着我们此次跳槽季活动外企多的意思
还有的人说,我一看这张图第一印象是过年了,G不到求职拿O这个点
这给我气的够呛,我就截图给他看,我说你看图片的春联上好大一个O呀,描述里也顺带着O
然后就发了
类似这样的讨论有没有触动你的神经,是不是和你日常工作特别像
最终,优化的结果:阅读数是优化前的.倍
后来我专门琢磨了这次探讨,发现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思考角度,市场和创意关注的永远是品牌,运营关注的多是效果
把“阅读原文”正儿八经放在第一屏才是要紧的
最终优化后的效果是:阅读原文转化率比优化前提高了%
一切都是细节在决定效果
文案如何写
文案就是说话,人人都能写 提起文案,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老板,我经过年的数据收集和语义分析,发现这么一个规律:老板的赞数是和员工业绩正相关的
所以,“赞”就是好文案,因为它有效果,能激发情绪,给员工安全感
干脆直接,只要你接茬,两句话把你逼到非买不可的尴尬中
但是一写文案,就抓耳挠腮,直接进入写作文的状态中了
做运营,多数岗位是需要天天和文案打交道的
所以运营人做文案,如何说不是问题,如何天天变着花样说才是最大的问题
百度搜一下,你能整理出上千条标题来,里面参差不齐
我一一摘出来,都试过,通过数据发现,这些文案效果基本上差不多,属于一个级别,都是副厅级的
所以,有很多人试文案试不出所以然来,就是因为文案切入的角度都一样,只是文字描述的差别,试个毛呀
效果不错,提高了%的点击,变着花样用了好久
这更贴近用户实际需求,文案效果又提升%
肯定是能接到更多面试呀,然后文案我又改成这样了: 看完此篇简历技巧,能接到更多面试
觉得文案还难吗
当这个事做完之后,我就可以把KPI当做敌人了,高KPI就用炮轰,低KPI用砍刀
正像上文中聊运营的两大阶段一样,文案本身也需要试错调优,得出科学力度,然后在业务目标驱动下做高效运行
当然,文案虽简单,搞不好却能亡国
那为什么共产党硬生生把国军挤兑到台湾去了
其实文案是一个关键驱动元素
好的文案要走心,共产党恰好招聘了很多文案高手,比如刚才讲的打土豪分田地,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太反直觉了,很具有鼓动性
国民党就差强人意了,天天三民主义,文案动辄文言夹杂
听都听不懂,怎么能走心呢
再比如冲锋的时候,共产党会说:同志们
跟我冲
尾 声运营人价值 我早先一直吐槽运营,说运营是站街女、是怨妇
合同到期要续约的时候,领导鼓励我说:韩利,你是个能力强的人,加油好好干
我说我没啥事,再捞一会
领导说不是给你个电饭锅了吗
于是,只有靠跳槽涨毛线了
很多互联网公司过度重视产品、销售、市场,唯独忘记了运营人的价值
现在好了
据我夜观天象,年是运营人的元年
产品掌朝、运营护驾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因为当产品已经混战不出谁是谁的时候,从运营中创造竞争力来征伐行业三甲的地位就会变的流行
#专栏作家#韩利,个人公众号:,鸟哥笔记专栏作家,互联网产品运营知识一网打尽思维导图作者,写有万字关于互联网产品运营方面的文章,现任职于大街网
关注内容型社区和新媒体,擅长运营优化、数据分析、文案,一直致力于研究四两拨千斤的运营技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