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职业选择:我是谁?该去哪里?
许久以来,运营同学们的“择业”问题往往也是一个老大难,基本上去了创业公司容易被坑,去了大公司又怕变成一个纯螺丝钉没什么存在感,一个擅长逻辑和策略的同学去干了用户互动和维系的事情,可能容易手忙脚乱,惹得用户一阵不爽,而一个天生喜欢跟用户打交道的同学要是不慎去做了B端用户的运营,可能又会憋屈压抑,难受得要死
互联网运营网站
网站运营
不同类型的产品,需要运营重点做好的具体工作都有哪些
这一部分,我希望回答的是“假如我具备XX能力,选择去什么样的公司更适合”的问题
我认为,如果按照所从事负责的工作内容性质来划分,互联网行业的运营从业者基本可以被分成这么几类—— .内容生产、维护型的运营 这类岗位,主要的工作内容可能是某个内容板块的维护或特定内容的生产,基本上现在大量的新媒体运营都可以归到此类中去
这类岗位的核心能力是要对内容敏感,对于什么样的内容容易引发点击,什么样的内容容易带来传播可以拥有八九不离十的判断,熟悉各种内容发布&;内容传播渠道,并且自己至少具备可以做出分以上内容的能力
倒推回来的话,如果我要招一个好的内容型运营,我觉得理想中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喜欢看书,喜欢混迹各类内容社区,喜欢在各种社区上发表言论和内容并能够通过内容引发与其他用户间的较强互动,文字功底比较扎实,喜欢各种思考琢磨,且一定要想得深,诸如人生人性这类的问题最好没少琢磨过,琢磨过后还能把自己的思考清晰表达出来则最佳
.创意策划、创意营销型的运营 这类岗位,主要会涉及的工作内容可能是策划一些活动、事件、小游戏或H的策划执行等,但策划的同时不仅要考虑需要让用户喜欢玩,往往还要能够拉动实际的运营指标增长
这类岗位的核心能力基本就是创意策划能力,同时要懂传播,熟悉传统媒体的传播逻辑&;传播路径,以及社会化媒体中的传播逻辑&;传播路径,同时还要熟悉各种常见的线上线下活动形式以及载体(比如同一个活动,在PC端实现和在H端实现,展现形式可能差很远)
说到特质,一个好的渠道推广型运营往往是强结果导向型的,拥有极强执行力,能够一个人泰然自若的应对N多琐碎的事情,也应该对于各类渠道推广方式都有所了解和熟悉,即便不太了解的推广方式,也应该基本可以在-小时内完全搞清楚其逻辑
往往关注的是对应类型用户的活跃度
(我个人最早基本就是这一类型的运营) 该类岗位的基础能力是比较优秀的沟通能力,善于在线上把事情讲清楚,能说服别人及赢得别人的信任,而核心能力则可能是一种“能够很快在线上让别人喜欢你”的能力,再外加上一些比较强的组织张罗能力
一个优秀的用户互动&;维系型的运营,往往自己泡网的时间很长,熟悉各种线上社区和最新热点事件,且在各种群组、社区、论坛中的存在感往往不弱,具备能够成为一个小圈子中心人物的特质
此外,这类运营往往不能太死板,应该是很擅长调戏与被调戏的
因而,该岗位的核心能力可能就是销售能力
到了后期,这种核心能力可能还会进一步演变发展为资源整合(俗称“做局”)的能力,即是否可以通过一系列设计卷入更多的优质合作资源一起完成某个事件或项目,并最终令所有人受益
.强执行、项目推动型的运营 这类运营,往往涉及的工作内容可能是一些常规性、推动执行类的工作(比如站内内容的审核、打标签,站内课程文案的批量更新,某个产品模块如问答的上线推动等)
优秀的执行类运营一定是执行力超强、且工作非常有条理的人,他们往往有着雷厉风行的行动力,同时也往往善于使用各类表格、工具等来辅助管理自己的各项事务,你可能经常会在他们的机器上看到各种精细牛逼的工作表格
.策略型的运营 策略型的运营主要工作往往是根据产品当前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问题,去有针对性地制定某些策略(比如滴滴出行在某个地理区域内的派单策略),并推动落地后持续监测数据,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
该类运营的核心能力,基本就是数据分析&;挖掘能力,以及超强的逻辑思维+大局观
当然,行业里有大量的运营,往往所重点负责的工作,是以上这些分支中的多个,以我为例,我认为我现在就主要是、、、、这种类型的运营
但,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时候,你更需要做的,一定是在上述这些方向分支上找准一个,先好好修炼到自己可以在该领域出类拔萃才是正道
二、我适合哪类产品
我们来一个个说
.工具类产品 工具类产品的运营可能更重推广渠道铺设,营销事件策划等,基本以增长和对外清晰传递产品价值为主
例:M、好奇心日报包括罗辑思维、一条这样的产品,从诞生到现在基本核心都只干了一件事:找到一个独特的内容调性和风格,让自己能够稳定地创造提供这样的内容,并用尽PR、渠道分发、活动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尽一切可能让自己的内容可以被传播得满世界都是
.社交类产品 社交类产品的运营可能更重用户的分级运营、相应规则、玩法的制定以及营销事件策划,以玩法驱动用户参与,重点抓住核心用户形成标杆效应,然后再通过海量用户对于某些玩法的参与形成话题、事件,借此拉动产品增长
例:早期的运营,其实重点就是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这么几个玩法;再例:对陌陌、探探这样的APP来说,很长时间内运营的重点一定都是围绕着那些美女们来展开的,且他们也曾阶段性通过“真心话大冒险”等玩法来促进用户间的互动
.社区类产品 社区类产品的运营其实要求最高,需要同时关注用户分级运营、核心用户拓展&;维系、社区氛围&;文化的构建、社区规则的制定&;事件话题等的策划等等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工作,做好一个社区的运营,完全是在构建一个小生态了,生态的成长前期靠种子用户和氛围,后期可能靠持续不断的话题、事件、用户关系等
例:三节课作为一个自认为是社区基因较强的产品,在早先时通过“做任务拿邀请码”这样的形式很好地保证了第一批用户的质量和整体的站内氛围;再例:懂球帝的社区板块,需要做好各核心版主们的维系,需要官方自己运营一个板块来作为标杆,需要定期面向全体用户策划一些活动以维系用户的积极性,需要做好社区内内容的审核、过滤和推荐,需要阶段性结合热点事件(如最近的欧洲杯)在社区内不断营造出一些话题事件或话题人物等
.平台类产品 平台类产品的运营要求也不低,往往更需要关注重点用户的拓展和运营、运营策略的不断调整与落实
平台类产品的增长前期靠人肉+种子用户运营,中后期靠策略+业务匹配效率
例:在行的运营,最早一批行家全部是自己重点拓展过来的,且通过官方帮拍照、修饰文案等等各种方式完成了冷启动;再例:滴滴出行作为一款出行平台类产品,其站内的运营策略始终是在不断调整的,先是重点亲近司机和补贴司机,然后然后重点补贴用户,再然后又补贴司机,到了现在,因为大量司机的加入,司机端的供给已经不那么紧张,于是滴滴现在整体的运营策略又开始转变为对司机的制约更强的方式了,例如乘客投诉立即扣钱,评价低于某标准扣钱,降低补贴奖励额度,等等
三、我要避开哪些坑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在运营人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几类大坑
坑:新人小白没人带 坑:早期完全无甚积累的新人小白,去了一个老板完全不懂也不重视运营,甚至还没人带你的地方
而如果不幸去到了一个老板完全不重视运营也不怎么懂运营的地方,很可能会变成一个纯粹打杂的体力活劳动者(当然了,小白们也需要努力为自己创造空间,具体可参考我之前的连载.《为什么%的运营注定了只能打杂》),又或者是老板成天劈头盖脸就丢过来一堆不靠谱的KPI,而你在KPI面前只能迷失
基本上,这种状态要是持续上个-年,你很容易就荒废掉了
坑:扮演一颗螺丝钉 坑:一个已经有了至少-年工作经验或者有某项特定技能,正在谋求高速发展的运营,去了一个条条框框一大堆,只能让你扮演一颗螺丝钉,给不了你太多发挥空间的地方
假如你已经是一个有了一些经验,在某方面已经特别擅长的运营,这时候你需要的可能是更大的空间让你能够去负责更重要的项目,让你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东西,能让你放开手脚去试错去大干一场,等等
此时,如果一味看重所谓“大公司”的光环和背景,不幸去了BAT,但却只能按部就班的做个螺丝钉的话,基本也是一个挺耽误自己时间的事
坑:团队不靠谱 坑:去了一个方向还极度不确定,你也没什么认同感,月一小变月一大变的地方
运营很害怕的另一种状况,就是产品方向一直在变,然后你就一直在做方案,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基本上跟了一个团队或一家公司,半年内要是产品还上不了线,又或者连续更换了、个方向发现还是没什么希望的话,可以考虑换地方了
前一类产品指的是产品价值的成立或放大无需依赖于运营发挥价值的,典型如一些工具类或技术驱动类的产品(如地图导航类产品、百度、今日头条)等,这类产品的特征是,只要产品解决方案或产品机制设计得足够好,运营只需要管推广就行了,甚至有时候,推广都不一定需要管…… 而后一类产品,则是其产品价值的成立或放大必须依赖于运营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比如说,懂球帝这样的足球资讯社区,要是没有内容运营天天做内容上专题做更新,基本废了;美团外卖这样的产品,要是没有运营把商家搞进来把配送订餐响应等一系列流程搞顺畅起来,基本废了;探探这样的社交产品,要是最开始找不到一群漂亮妹纸先进来玩起来,也进本废了…… 毋庸置疑,上面两类产品,前一类产品身边,运营的戏份天然是弱的,往往只能扮演一些从属性的角色(即产品让干嘛就干嘛);而后一类产品身边,运营的戏份和重要性则大有不同,他们往往需要深度参与到产品需求的讨论当中去,甚至是,可能会有很多产品机制,就是要为了运营来做的(比如,美团外卖这样的产品面对不同地区的商家我需要调整不同的展示推荐策略和补贴策略)
创业公司大公司
最后,肯定还有人关注的“到底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团队”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是什么人带你,以及你是不是真心喜欢认可一件事远比去多大规模的公司重要多了; 大公司和创业公司能给你的东西可能稍有不同,大公司给你的可能是一些细致的工作习惯(例如会议怎么组织召开,邮件怎么写,跨部门沟通如何做,等等),更加体系化一些的思考(比如我其实就是在进了新浪知道新浪微博的运营是怎么做的之后,突然就觉得自己通透了),可以让你积累到一些资源等等,而创业团队则更多能给你的就是一块开放的成长空间(就是老板可以对你不管不问,任你折腾,最后只管你要结果); 相对而言,有自己一技之长,自主工作能力较强(就是指无需指导就能自己想办法产出结果)的人到创业公司成长会更快;即便去了大公司,如果自己在同一个岗位上呆了年还是没有任何变化和大的成长,这个就该反思和总结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