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者要小心「麦肯锡思维」
麦肯锡思维在解决很多问题时都是很有效的,,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有时候是反直觉的
运营商网站维护
在英国统治印度的时期,当时的印度D地区毒蛇众多
英国政府为此非常担心,所以发布了悬赏,居民可以杀死毒蛇获得奖励
运营网站心得
在开始的时候,这是一个很有效的策略
当政府了解到这种情况时,猎杀毒蛇的奖赏被取消了
网站运营
我们常看到一个直接的问题解决方法,却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在一个区域打击贩毒,是不是可以降低当地的犯罪水平
不断轰炸恐怖分子,是不是一定可以减少恐怖袭击
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有时候是反直觉的
下面想分享的思维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点
我们认知的偏见 我们的大脑往往倾向于建立简单的因果关系
多年以后,当我们成为经理人,我们仍倾向于认为,世界也是按同样的方式运作的
我们习惯于这种线性的思考方式
而上面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因和果在时空上不是紧密相连的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在一个复杂的可适应系统(CAS)里
说这些系统是「复杂的」,是因为很多的「果」并没有简单直接的「因」,是多种变量作用后的结果
它们很可能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刚好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作者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PS举过一个相关的例子
美国社会关于「恐怖分子」的主流观念如下: 恐怖袭击→对美国人的威胁→军事反应的需要 而恐怖分子对自己的处境的看法大体如下: 美国的军事行动→感受美国的侵略性→招募更多恐怖分子 从美国的角度看,恐怖组织是侵略者,而美国的军事扩张是应对这个威胁的防御反应
从双方各自的角度出发,他们注重了自己的短期目标,都在对感受到的威胁作出反应
这里就和其他许多系统一样,做最显而易见的事,并不会产生显而易见的、希望看到的结果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麦肯锡提倡按照不重不漏(MECE,MECE)的原则,将问题层层拆解成子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对症下药
但也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它对于问题的基本假设是基于简单的因果关系
但是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来看,这种简单的因果关系很多时候是片面的
原因本身是结果,结果也可能是原因
今年月份上映的科幻电影「降临」(A)是对语言线性特征的最佳诠释(在电影里,外星人的语言是非线性的)
现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部分的性质通常来说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它们的组织,它们组合起来的模式和形式,也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就像是石墨与钻石,都是相同的碳元素构成,只是碳元素的组织方式不同,展现出来的性质就截然不同
系统思考的假设,是整体系统的交互作用和「关系」,决定了「局部的特征」
分析问题时,不仅仅要停留在部分的特质,而是看清系统内不同变量的互动结构
从最小的系统来看,这件事情至少涉及魏则西(用户)、百度、医院三个部分,他们之间发生关系的方式大致是这样的: 这个系统模型其实非常简单,很明显百度在里面承担着「中介」的作用
是不是百度本身就是一家喜欢做恶的公司呢
我更倾向于认为他们有一套允许做恶的系统
比如,我们再来看看天猫平台上的关系
天猫也承担了中介的职能,但天猫的系统远比百度完善
系统本身没有即时、有效的反馈和甄别虚假信息的能力
所以,KPI设定必然朝着「更高成交量」&;「更高广告费」的循环不断加速
解决问题时,除了麦肯锡式的拆解,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理解系统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找到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关键环节或薄弱环节
美国美铝集团,曾经面临着成本上升、收入和利润严重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股东和员工都期待着新CEO保罗·奥尼尔在产品竞争力、降低成本、开发新品等方面做出努力
但保罗提出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是:增加公司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
他周游列国时,从其他国家赎回了很多鲁国人
但子贡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需要这笔钱,况且做善事怎么能求回报呢
孔子说: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
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
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点点补偿的话反而被人唾骂
圣人早已经在教我们「系统思考」了
作者:刘十九来源:求智集(I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