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标签实践中的常见疑问
上周发了关于标签实践的文章:用户标签实践:如何建立标签体系实现精准营销
网站运营
问:如果我没有那么多数据,手动打标签有哪些简易方案吗
答:完全靠运营人员打标签,不现实,也比较主观
打标签的部分工作可以交给用户,豆瓣是国内比较早使用标签实现个性化推荐的公司,用户可以自主地对内容(书籍,音乐,电影)打标签
滴滴的产品也给用户开放打标签功能,因空姐被害之事被人挖出,涉及泄露个人隐私问题:乘客打司机打上「性感成熟丝袜美女」,其它的司机也能看到该标签
如果开放第三方打用户标签,像这种线下面对面接触的,审核肯定是必要的
您是如何处理的
问:对人的刻画,本来就有长期属性和短期属性之分,文中没有看到;再比如说,精准营销只是找用户么
答:文中举例的图表中:生日,性别,住址都是属于静态属性(长期属性);品牌偏好属于短期属性,会结合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历史数据(购买品类,次数,金额,总数据占比情况等)进行估算,参与计算的数据是动态的,所以系统会结合离线数据和动态数据计算,标签会动态更新
广告效果和投放渠道影响需要活动效果跟踪,根据反馈情况调整你的标签算法参数,这个需要不停跑数据来测试,比较好的方式可能就是结合AI
从三个维度打分:最近一次消费的时间
过去一年里消费的金额
对特定用户来说,参考三个变量,不论用户消费不消费,每天跑出的分值都是不一样的
用户持续消费,分值就会增长,长时间不消费,分值就会减小
所以,这个标签就是动态的
打哪些标签
一般创建标签是在什么时候创建
是在数据产生之前还是产生之后,比如我在调研问卷上打标签是可以在发放问卷前打标签还是可以在问卷回收之都再打标签比较合适
答:文章写的标签是都是在基础数据产生之后打的,由机器打,适用用户数比较大的产品,日活跃用户数至少大于万吧
做调研问卷的话
有条件就可以打,不必拘于前后,只要你能够获取到数据
人工打标签,则是感性的
问:多个产品线的话,标签分类也都是可以清晰处理分类的吗
级标签是为了便于标签的分组管理,用户最终被打上的是最后末级的标签实例
用户打标签在实际中有用吗
在实际应用中其实效果就那么回事儿,更多是讲故事以及投放的时候图个心安,总比没有参考的乱投好些
答:实际的使用效果需要观察数据结果
多业务渠道的数据汇总;用户行为数据的实时采集;标签的数据化建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