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成的老师你不用,还好意思说“找不到产品运营的门”?
BAT三巨头,腾讯一直因“抄袭”而饱受业内诟病
网站产品运营
新浪网的创始人王志东更是曾公开把马化腾叫做“抄袭大王”
连马化腾自己都说:“我不盲目创新,微软、谷歌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
产品运营网站
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的案例,然后再超越
我不争第一,没有意义
” 的确,模仿ICQ、模仿KIK、游戏模仿联众······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网站运营
正如马化腾说的“坦率的讲,中国现在的互联网模式基本是从国外过来的,没有说太独特,是自己原创的
毕竟商业模式你很难苛求去原创,因为本来就这么几种,关键看谁做得好
而且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是那种创意爆棚的天才,绝大部分的运营人员也并非天资卓越、擅长无中生有
但工作本就是要你去解决问题的
这种情况下,借鉴模仿+基于产品特征的创新就成了一种最好的选择
尤其是对于运营新人来说,这种方法更是上手见效最快的
再说,既然之前已经有人给我们验证了活动模式的可行性,我们为什么放着不用,或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呢
那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借鉴学习这么一个捷径,那我们又该如何去高效的模仿创新呢
只有将别人的东西融入自己产品的元素纳为己用才叫借鉴,生搬硬套的永远只能是抄袭
.欲求模仿,先知其谁 运营注重结果导向,但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的模仿,首先总得有个东西供我们照葫芦画瓢
运营大致的工作模块可以分为:内容生产分发、用户画像优化、活动策划落地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怠”、“最了解我们的往往是我们的敌人”,而我们当然也要做了解敌人的敌人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对竞品进行系统地拆解分析
.化整为零,剥丝抽茧 .庖丁解牛,刀动何处 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毫无疑问是庞大的、复杂的
要想高效快速的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必然是需要带有一定目的性的
).我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里有两个核心的概念:一是“长技”,而是“制夷”;分别对应了一开始我们要大家想清楚的两个问题
就像对于知乎,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它的“UGC”策略,是靠怎么样的一套体系刺激用户生产内容并筛选出优质内容,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对于携程,则重点学习它们在对金银牌核心酒店的运营上在呈现在产品层面上的有哪些策略;读书主打“让阅读不在孤单”,它又有哪些社交运营上的优势策略诸如此类
但既然这是一篇“普世化”的文章,笔者便先和大家介绍下常规的竞品解析套路,至于到具体的执行落实上,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按部就班,层层拆解 )明确竞品的定位,与自家产品定位作比较 即使同为竞品,大家在目标用户的定位上可能也会有些许的差异
)明确自家产品所处生命周期,及目标竞品的产品生命周期 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用户运营的目的不同,其运营策略自然也就宛如天壤
引入期着重种子用户的挖掘,成长期核心工作是拉新,成熟期则更多的需要提供用户的忠诚度、促活变现,到了衰退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尽可能的减少用户流失挽回流失用户让产品死的慢一点
找到与自身产品处于同一生命周期的竞品或者类品(所谓类品是指那些不存在竞争关系,但是目标用户匹配度高的产品),去借鉴这类产品的运营模式,往往能事半功倍甚至稍加改动就可套用
“读书”产品框架 )基于产品框架,结合运营的三大基本模块拆解分析 无论是活动运营、内容运营还是用户运营,其最终都是通过产品来呈现,所以明白了各个产品功能的目的所在,基本上也就对竞品的运营策略了解个七七八八了
而产品框架,正是我们深入竞品的导引
像读书的常规功能便是: 阅读:提供大量的优质电子书籍供用户选择阅读
书籍推荐:各种维度的榜单推荐、专题分类以及好友的推荐帮用户做出书籍决策
其特色功能则是: 赠书:用户可以购买电子书赠与好友社交互动:通过私信、点赞、评论能形式进行想法的交流互动阅读时长兑换书币:通过阅读时长可以兑换书币用来购买书籍发表笔记书评:阅读过程可随时记录笔记,方便回顾,并且可看到他人的笔记书评进行互动,笔记视图化功能可以促进分享也可以保存至本地私密设置:不想让好友看到的在阅书籍可以进行私密设置 而在新用户获取上,其产品运营手段则主要是: 功能层面:无处不在的分享功能——无论是各类榜单、书籍详情页、书籍阅读页、个人笔记还是读书排行榜等都支持分享功能,让用户分享至其他社交媒体(如、朋友圈、微博、空间等)进行曝光,吸引新的用户进来
而且长期有赠一得一的活动:赠出购买的书籍后,赠书者将免费获得此书,好友最多可通过“赠一得一”领取两本书籍
至于内容运营,不同于知乎这类的内容运营更多的偏向于内容的生产
通过各类的推荐榜单,如本周热榜、热门书籍、热榜书籍、以及免费榜、新书榜等,除此之外还有从军事、历史、文学、小说等题材的专题分类,帮助用户缩小选择的范围,促使用户决策的生成
另外“发现”模块中,用了大量的页面来展示好友推荐书籍,通过好友背书、以及该书的受认可程度来促使用户做出阅读决策,充分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和偷窥心理
诸如此类,有产品框架做依托,我们足以对竞品的运营策略一目了然
再加上第一步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有有针对性的去寻找我们感兴趣的方面突破,更是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
在这里,举个案例加以说明吧
神州专车在活动的模仿创新上一直做得很好
神州专车的发券活动 在发券时植入热门IP的方法,可以说是神州用老式活动达到:每天超过万次分享、日超万新用户注册效果的主要原因了
就像当初《太子妃升职记》大火的时候,通过“太子妃张天爱送你专车券”这类文案,直接引爆了当时红包的裂变分享
而当用户对这种红包分享活动麻木的时候,神州专车又创新性地推出了“券王”活动:用户有%的机会获得券王,通过抽奖的模式以及普天同庆放礼花的画面效果,满足用户的虚荣心理,再次激发了用户参与分享的兴趣
除此之外,神州专车还模仿信用卡“主卡和副卡”的设置,推出亲情账户
该模式上线天,便有万用户成功设置亲情账户,累计安全行程万公里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者基于前人的经验,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尽快的达成目标
模仿并不可耻,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更适合我们自身情况的创新,使其真正意义上的为我们所用
我想,这将是一门所有运营人员的必修课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