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营的“五一”套路,来看“节日借势”如何做
网站运营
不同于其他人已经开始专心等待五一地来临,大部分运营人员,尤其是活动运营和自媒体运营,现在估计一个个都在为策划一起足够爆点的文案(活动)而抓耳挠腮吧
我想很多做了运营的人都会有一个新的发现:那就是身边的节日好像忽然变多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运营,对大大小小的节日了然于胸是最基本的
笔者今天就也借着这万众瞩目的“五一”热点,和大家聊聊往年“五一”借势的常规套路、今年“五一”的特殊槽点,并从中提炼下“节日借势”的套路和诸位分享
.往年“五一”套路 公众号、朋友圈作为现在内容分发的主要平台,我们其实去观察下这上面的文章类型,基本就能对“五一”的常规套路有所了解了
朋友圈“五一”文章类型 上图,便是我在直接搜“五一”所跳出的相关关键词
不过既然说自媒体和活动运营对各大小节日最为敏感,那么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最常见的蹭“五一”热点的来来去去就文案派和促销党这两种了
而出行攻略,其实又可以分为旅游景点型的和交通型的(比如高速收费情况)
从指数,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四月初“五一”一词的指数便开始增长,而.更是一个显著的转折点,“五一”从此刻引爆,指数急剧上升
显而易见,这是运营开始发力了
“五一”指数 而另一种知识类的文章,主要就是以一种博学师长的身份给读者灌输知识,这种一般转发分享的人也不少(假装自己博学多才嘛,不过这种文章要想刺激转发取标题很重要
)像下图几例,笔者觉得就不怎么标题党,不能让转发的人好好装
“五一由来” 当然除了这种输出“五一由来”知识的,还有其他类知识的文章,就像笔者这种借五一来讲借势热点套路的文章也算此列
凡是节日,都能用来作为打折促销的理由,就算没有节日,也可以造个节日出来,典型的就是“双十一”、“京东”
不过笔者个人认为,不同于促销类借势可以带来直观的GMV增长,攻略类的文案也多与自身产品相契合,比如说你本就是旅游领域的公号,那“五一”蹭个热点写个旅游攻略也无可厚非,毕竟与读者对你一贯的认知一致
但像今年这种纯标题党,引起大部分公号的争相报道,笔者不知道除了带来短暂的阅读和转发,对自身产品的品牌塑造以及有效粉丝的转化能有多少帮助
回顾了下往年的“五一”套路,窥探了下今年的各家争相追逐的槽点,我们接下来聊聊对于这种“节日”热点到底该如何借势
.“节日借势”的几点建议 .找到节日和产品的契合点 所谓找到节日和产品的契合点,其实可以分解成三步
)了解节日背景,包括:包括起源、针对群体、相关仪式等; )了解产品的特性,包括主要功能、对应需求、目标用户等; )挖掘节日和产品的共同点,两者可以在哪一点产生,引导用户由节日联想到我们的产品,强化用户认知
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方案或许有足够大的影响,足以引起大规模的用户注意并使之参与,但却难以使他们回流产品,为产品带来切实的价值
.明确输出形式 输出形式无非就是两种,一是内容,二是活动
所谓内容,其核心主要便是内容的生产和分发
内容的生产可以基于上个步骤中的契合点进行创作,内容的分发则是为了更好的触达我们的目标用户
虽说,现在有很多类似头条、一点资讯、网易号这类职能分发的自媒体渠道,不过大部分自媒体人还是习惯将公众号作为自己的主战场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去利用那些分发平台作为我们的引流渠道
用户匹配度高意味着转化率更高; )选择头部平台,流量可观、用户基数大; )认真研究分发平台的特性,根据各个平台的用户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文章风格做出调整
进行合作的双方,其比较常见的定位一般是:一方提供物质(服务)资源,另一方则提高流量资源
“促销”这种以利诱之的手段两种活动模式都适用,具体可根据活动目的和资源进行选择
“促销活动”主要就是给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的场景提供针对性的促销商品
这也决定了此类活动需要重点考虑人性因子
从活动的整个流程来看,其在用户浏览、参与、分享这几个环节所要重点考虑的人性因子是有不同侧重的
浏览层面,其可能需要考虑标题的新奇趣味性、内容的可辨识度、和用户的共识性;参与层面更多的则是操作低门槛和活动有趣;要促使用户分享则需要基于他们的成就感,引起他们的炫耀攀比之心
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此例纯属笔者YY,未经市场验证效果
首先,找到节日和产品的契合点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