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在分享福格模型的时候有提到七宗罪,今天呢,就和大家聊一下七宗罪在用户运营过程中的作用
运营简历模板网站
不过不是说用户有七宗罪,而是说我们怎么利用七宗罪的理论模型去撬动用户增长
运营类网站

但丁在《神曲》中称人有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贪吃和色欲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七宗罪的影子,作为运营人,了解并正视这些人性的弱点和欲望,才能够打造更具备增长力的互联网产品
傲慢在七宗罪里面,傲慢可以是优越感或者荣誉感
对于每个独立的个体来说,都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同,一如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说的一样
傲慢在如何运用在运营中不同的物质奖励,不同的等级标识都能够满足人的荣誉感
比如说:微博初期邀请一些大V入驻,就是利用大V的荣誉感,不仅可以让明星用户为产品背书,还黏住了大量的粉丝用户,减少了用户拉新的成本
再比如什么值得买的累计多长时间的签到礼品,虽然产品成本并不是特别贵,但是却可以提高产品在用户心中的认知
让这部分坚持在社区发热的人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
同理,知乎上市时邀请的那一批人,某些公司年会中邀请的用户,甚至是阿里巴巴每年的锦鲤活动,大部分都是源于此
社区类产品社区类产品是最好设置的,各种虚拟称号、勋章
甚至是专属虚拟礼品都可以
还有那种不同等级的管理员,不但可以减少社区运营压力,而且还可以提升用户活跃度
当年为了TOM社区的在线时长,我是费了多少精力啊
工具类产品工具类产品看腾讯全家桶就能够明白了
完成某个动作或者消费可以点亮专属的勋章
甚至在线时间也可以拿出来PK一下,顺便记录一下那些年为了升太阳获得更多建群权限的岁月
游戏类产品玩过游戏的基本都知道,各种限量的卡牌道具,甚至是全服务器唯一的装备产品,到现在各种限量版的皮肤,进而甚至可以出相关的游戏周边,当然还有传说中的心悦会员专属服务
更有常规的各种排行榜,都是营造荣誉感的行为
直播类产品近年来火热的产品之一,土豪大佬名字的与众不同,打赏时候的专属特效,各种排行榜单不仅仅是可以营造纷争,还可以为产品增加收益
而且这种榜单还可以分土豪榜和主播榜,两者相辅相成
电商类产品周年庆,各种账单,买过多少类商品,陪伴了多少岁月,淘宝的年度账单总是能够引起传播,更不要说在某些产品上加上超越了多少多少人之类的虚拟排名
为晒而晒,这也是荣誉
通用型产品所谓的通用型产品也就是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可能是单一维度,也可以是多重维度
在打磨这些产品的时候,都是可以考虑增加用户荣誉感的模块
在这个获客成本非常高的时代,留存变得非常重要
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某种历史,还需要考虑更多的与众不同
嫉妒每个个体之间都会相互影响,有嫉妒就会有竞争,在给予少量用户荣誉的同事,必然会引发大部分用户的嫉妒心理
利用好这个嫉妒心理,可以增加用户的活跃度和忠诚度
从表意上来看,傲慢和嫉妒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在这两个心理中寻找到平衡点,是我们每个运营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设计的不合理,只会翻车引起运营事故
实际运营范例嫉妒的实际运营不细说了,基本和傲慢一致,只是针对的用户群体不一样而已
所有很多时候,活动运营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不好的话,就是伤人伤己
或者仅仅是获得一时的繁荣,最后收获的只是满地忧伤
暴怒暴怒也就是愤怒的意思,两者意思相近,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
大概的意思就是由于某种不适当的感觉,想要否定他人,在权利之外,行使处罚他人的意图或者说服他人
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运营人很难通过暴怒这一心理特征去引导用户共同建设产品,哪怕以地域纷争闻名的网易评论也逐渐不再引导这一行为
当前各种互联网产品都是实名制,加上网民整体层次的提升,大部分人都会爱惜自己的羽毛,对于某些不良言论也会保持克制
但如果说一点无法利用,那也是不现实的
如何引导运营社区类产品点赞顶踩,投诉,转发评论,楼中楼这些产品都是为了让用户做情感上的宣泄
视频类产品弹窗,广告时长,下载速度这种负面运作,增加用户付费意愿
初步还可以用试用的形式
比如百度网盘的下载
重要:如果产品运营情况良好的话,愤怒的点子不能多用,就算使用的话,也需要进行小范围测试,更是需要在国家政策允许条件之下,不然的话,就是自掘坟墓的行为
懒惰懒惰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从人工操作到机器学习都是如此,不仅仅是算法的进步,更是懒惰的推动
我们在设计用户操作链路的时候也是需要秉承这样的原则,减少用户操作成本,减少用户的操作
将整个流程中不必要的操作省略掉,比如免密付款,比如游戏里面的自动赶路
懒惰在运营中的运用用户在完成一个完整操作的时候,需要的决策越少流失的可能就越小
这点在用户漏斗模型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简单举例,用户注册可以通过本机一键注册,而无需填写复杂的密码,查看协议过程
至于更多的信息可以在后续的操作中引导修改
再说用户操作,把关键按钮的位置设计在更容易操作的地方
减少用户在该操作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将不希望用户操作的动作分解为多次,难以触碰到的地方
这些内容在这里就不详细讲解了,大部分关于用户体验的文章中都有说明的非常清楚
贪婪人的欲望永远不会消失,所不同的只可能是欲望产生了变化
贪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好的东西,哪怕这个东西对于自己没有实际的用途,都会渴望进行占有
贪婪的特性导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当运营产品的同时,刺激性奖励设置得当,就会产生引爆的作用
犹如已经被关停掉的项目“一元购”那样
贪婪在产品中的运营逐步套牢当用户初次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少量付出或者无需付出就能够获得相关资源,之后逐渐给到用户提示,增加用户的操作成本或者投入成本,每增加一些能够获得的资源就更多一些
让用户觉得回报始终比付出要多一些
这也是当前一些骗子常用的套路
资源逐层分发按照用户的整体生命设计用户在不同层级能够获得的资源
在获客艰难的时代,初期可以获取的需要简单便捷,并且能够引发较大的满足感,而在后期需要不断的增加获取的难度,提升用户在整体产品建设中的价值
并且可以根据RFM模型,进行不同类型用户个性化方案定制
利用侥幸心理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最幸运的哪一个,不管是彩票还是之前的一元购模式都是如此
所以在运营的同时,可以把奖励设计为随机,让少部分人获取大量的奖励,比如锦鲤活动,同时可以遵循二八法则,不定时触发优质奖励
进而用巨大的奖励刺激用户的贪婪心理,而认为自己的幸运的用户也会积极参加,以保障自己能够达到瓜分奖励的最低门槛
最后成功获得奖励的用户会有巨大的满足感,而没有获得奖励的用户也会期待下一期活动
从而提升产品的活力
近几年银行的一些活动大部分都是基于这样的形式策划的
:奖励设置一定要谨慎,虽然每个人都是贪婪的,也是健忘的,但如果一直是割韭菜的行为,那么势必会影响用户对于产品的直观体验,甚至引起负面的影响,所以大部分时候,可以考虑到最低达标奖励
贪吃民以食为天,在满足最低的生存需要后,人类对于美食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会不断的从色香味上去下文章
从原始的口碑传播到图片展示,再到现在的视频直播,都是在不断的放大食物的优点
从某些品牌开业必请人排队从而引爆品牌增长,到各种现场吃播夸张表情,都是找到了贪吃这个流量增长的财富密码
只要感同身受,只要永远有期待感,那么这个品牌就有大概率获得成功,至于口味,那早已经湮没在无数的滤镜和朋友圈下了
比如大众点评内的霸王餐就是结合了贪婪和贪吃这两个属性
色欲如果有查询过世界网站排名的相信都能知道P站之类的平台流量有多疯狂,而在国内各种视频直播打擦边球的也是数不胜数,尤其是在现在各种美颜滤镜,导致看到的都是帅哥美女,更是大大的提升了观看体验
在大部分产品中,女性的互动比例要比男性高很多
而在产品运营中,是需要拆分男女性的运营方式,采用不同的运营手段去进行
在某些以男性为主的互联网产品运营初期,以情色作为卖点的不在少数,最起码这种形式可以快速的吸引到大量的用户,而且获客成本非常低,更为关键的是这类用户分享意愿和付费能力都不算低
写在最后:这篇内容有一些强行关联,不过也可以作为参考阅读,运营人嘛,多去尝试不同的方式,挖掘不一样的卖点,才能找到更多的低成本流量
原文始发于公众号(运营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