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运营与高级运营的区别:只要一招,让运营效果事半功倍
其实提升活动效果的方法就一招:找对用户,让更匹配的人来参加活动我和一位读者,曾经发生过这样一番对话: 读者:亮哥,为啥我活动做了没效果
网站运营与营销
亮哥:你组织了啥活动,面向哪些客户
读者:呃,我做了一个晒照片的活动,我们主要做的是B端的工程车销售
网站运营公司运营
网站运营
类似的事情,我认为大家都没有少碰到过
如何找用户
在你口渴的时候,如果边上有人给你递上一杯水,你是否会觉得很贴心
这就是「精准」
有时候,不是你做的不够好,而是有人做的比你更好,所以他得到了这个用户,而你可能在用户心目中被扣了分值,甚至有时候,这个用户会从此拒绝你的服务
找用户的前提是要能够精确的认识用户,我用下面这张图来表示不同生命周期的用户: 对于不同阶段的用户,我们应当考虑的重点是不同的: 潜在用户:促使他了解产品引导他完成第一次使用轻度用户:找出他们的痛点并予以解决,从运营侧提高活跃与使用频率中度用户:维持他们的使用习惯,找出他们的痛点并优先解决,从运营侧提高活跃与使用频率重度用户:给予主动关怀,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他们的一切合理需求促使付费(如果有付费机制)付费用户:只有四个字:衣食父母流失用户:尝试挽回,但优先级最低 这样说,可能还不够明显,那么就拿某个客服中心对待不同级别用户的策略来说明: 关键客户:AB类集团单位关键人、钻卡客户、金卡客户,处理时限小时;重点客户:C类集团单位关键人,银卡客户,处理时限小时;普通客户:处理时限小时 关键地域:节假日保障、重大社会活动保障等阶段性重点场景,处理时限小时;重点区域:党政军、交通干线、商业区、重点高校等X小时全天候重点保障地域,处理时限小时;一般地域:处理时限小时 看起来,好像这些策略是客服中心的专利,但实际上,也可以用于运营工作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网上摘来的某通讯运营商的一份PPT,所以很显然,这个案例里的用户痛点是「保障通讯畅通」
我要解决的就是「哪怕不是每一篇对每个人都有用,至少大部分内容对大部分人有一点小作用」
搞清楚用户痛点,往往是找对用户的前提
至于「找用户」这件事本身,很多人说过了
譬如找种子用户,你可以通过人肉找,可以通过邮件找,可以通过定向邀请找,可以随便什么方法只要你能找到对你的产品有兴趣、愿意分享和提意见的人就好啦~ L的种子用户是线下拉来的,MS的种子用户是摇滚乐队的粉丝,等等,随便啦
知乎前期邀请注册,累积优质内容和优质用户,然后再开放,纳入大量用户
找用户的方法多的不得了,但最关键的,你首先要知道,你要找谁
如何判断找对了
对于一个媒体账号,找对的标准就是你发出去的东西有多少人会看,多少人会认同你的内容为你点赞,多少人会分享给别人看
对于一个电商网站,找对的标准是这些人是否经常来看看,会不会下单,会不会复购,对你提供的商品与服务是否有依赖
对于一个A,找对的标准是是否会有下载,下载了是否会安装,安装了是不是会打开,打开了是否会注册,是否会留下来,是否会长期活跃
如果你做了一个活动,先不说参加活动,用户会不会来看看
这些都是评判标准
如果你发现,你花了不少钱,费了不少精力,结果「用户」来了之后什么也不做,或者,其行为与你的运营期望不符合,你就要停下来想想,是不是用户群不匹配,找错了对象
找错了怎么办
招募用户的渠道不对,还是根本就是需求理解异想天开了
某A决定发动内部员工,在A首发的天时间内,通过奖金,激励内部员工积极创造内容,以对外部进入的用户营造一个更热烈的社区环境
所以,细节非常重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