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营狗如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这里是个方向和个要点
网站运营的工作
许久以来,运营同学们的“择业”问题往往也是一个老大难,基本上去了创业公司容易被坑,去了大公司又怕变成一个纯螺丝钉没什么存在感,一个擅长逻辑和策略的同学去干了用户互动和维系的事情,可能容易手忙脚乱,惹得用户一阵不爽,而一个天生喜欢跟用户打交道的同学要是不慎去做了B端用户的运营,可能又会憋屈压抑,难受得要死
网站运营
这一篇,我想聊一个可能是所有人都会关注的问题——作为一个运营,在不同阶段,到底该选择什么类型的公司,负责什么类型的工作才会更有助于自己的成长
这一部分,我希望回答的是“假如我具备XX能力,选择去什么样的公司更适合”的问题
我认为,如果按照所从事负责的工作内容性质来划分,互联网行业的运营从业者基本可以被分成这么几类——.内容生产、维护型的运营这类岗位,主要的工作内容可能是某个内容板块的维护或特定内容的生产,基本上现在大量的新媒体运营都可以归到此类中去
这类岗位的核心能力是要对内容敏感,对于什么样的内容容易引发点击,什么样的内容容易带来传播可以拥有八九不离十的判断,熟悉各种内容发布&;内容传播渠道,并且自己至少具备可以做出分以上内容的能力
倒推回来的话,如果我要招一个好的内容型运营,我觉得理想中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喜欢看书,喜欢混迹各类内容社区,喜欢在各种社区上发表言论和内容并能够通过内容引发与其他用户间的较强互动,文字功底比较扎实,喜欢各种思考琢磨,且一定要想得深,诸如人生人性这类的问题最好没少琢磨过,琢磨过后还能把自己的思考清晰表达出来则最佳
这类岗位的核心能力基本就是创意策划能力,同时要懂传播,熟悉传统媒体的传播逻辑&;传播路径,以及社会化媒体中的传播逻辑&;传播路径,同时还要熟悉各种常见的线上线下活动形式以及载体(比如同一个活动,在PC端实现和在H端实现,展现形式可能差很远)
倒推回来,如果我要招一个好的创意营销型运营,我希望能够具备如下特征:爱玩,脑洞大,对于新鲜事物敏感,熟悉各种热点事件,往往属于那种有啥新东西出现一定不会错过的人,大量混迹各种线上社区,组织张罗能力比较强,至少张罗过一两次有点意思的活动,至少有一两项发烧级、能玩出点名堂来的兴趣爱好,对于各种经典的文案、营销案例会下意识去观察和学习分析
另外这类运营也往往需要擅长与人打交道,能够短时间内混入一类渠道的推广圈中,当自己缺乏资源时,能够通过主动寻找、求人介绍推荐等各种方式找到匹配的资源
因而,该岗位的核心能力可能就是销售能力
优秀的销售型运营,毫无疑问也是强结果导向的,擅长迅速建立关系并取得信任,并熟悉各种商务合作谈判要点和流程
到了后期,这种核心能力可能还会进一步演变发展为资源整合(俗称“做局”)的能力,即是否可以通过一系列设计卷入更多的优质合作资源一起完成某个事件或项目,并最终令所有人受益
.强执行、项目推动型的运营这类运营,往往涉及的工作内容可能是一些常规性、推动执行类的工作(比如站内内容的审核、打标签,站内课程文案的批量更新,某个产品模块如问答的上线推动等)
优秀的执行类运营一定是执行力超强、且工作非常有条理的人,他们往往有着雷厉风行的行动力,同时也往往善于使用各类表格、工具等来辅助管理自己的各项事务,你可能经常会在他们的机器上看到各种精细牛逼的工作表格
.策略型的运营策略型的运营主要工作往往是根据产品当前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问题,去有针对性地制定某些策略(比如滴滴出行在某个地理区域内的派单策略),并推动落地后持续监测数据,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
优秀的策略型运营一定有着清晰、强大的逻辑,说话和表达都有十分清晰的条理,并且他们也往往对数据非常敏感,你可能经常会在他们电脑上看到各类数据分析与比对
但,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时候,你更需要做的,一定是在上述这些方向分支上找准一个,先好好修炼到自己可以在该领域出类拔萃才是正道
其次,我们来聊一下,不同类型的产品,需要运营重点做好的工作可能会有哪些差异
例:朝夕日历的增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他们那个“早期打卡”的活动拉动的;再例:快手早期作为一款G图工具的增长,运营除了做好推广渠道的铺设以外,基本也没做什么事
.内容类产品内容类产品的运营可能更重内容生态的构建,内容质量的提升和内容的持续对外传播,核心逻辑是如何让内容质量更高+如何让我的高质量内容得到更多传播,依靠内容的积累和传播形成拉新
.社区类产品社区类产品的运营其实要求最高,需要同时关注用户分级运营、核心用户拓展&;维系、社区氛围&;文化的构建、社区规则的制定&;事件话题等的策划等等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工作,做好一个社区的运营,完全是在构建一个小生态了,生态的成长前期靠种子用户和氛围,后期可能靠持续不断的话题、事件、用户关系等
例:三节课作为一个自认为是社区基因较强的产品,在早先时通过“做任务拿邀请码”这样的形式很好地保证了第一批用户的质量和整体的站内氛围;再例:懂球帝的社区板块,需要做好各核心版主们的维系,需要官方自己运营一个板块来作为标杆,需要定期面向全体用户策划一些活动以维系用户的积极性,需要做好社区内内容的审核、过滤和推荐,需要阶段性结合热点事件(如最近的欧洲杯)在社区内不断营造出一些话题事件或话题人物等
平台类产品的增长前期靠人肉+种子用户运营,中后期靠策略+业务匹配效率
三、我要避开哪些坑
坑:新人小白没人带坑:早期完全无甚积累的新人小白,去了一个老板完全不懂也不重视运营,甚至还没人带你的地方
此时,如果一味看重所谓“大公司”的光环和背景,不幸去了BAT,但却只能按部就班的做个螺丝钉的话,基本也是一个挺耽误自己时间的事
坑:团队不靠谱坑:去了一个方向还极度不确定,你也没什么认同感,月一小变月一大变的地方
运营很害怕的另一种状况,就是产品方向一直在变,然后你就一直在做方案,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基本上跟了一个团队或一家公司,半年内要是产品还上不了线,又或者连续更换了、个方向发现还是没什么希望的话,可以考虑换地方了
坑:靠谱的运营无法扮演重要角色坑:一个已经至少-年工作经验的运营,期望能够持续提升自己,但却去了一个运营扮演的角色和话语权天然都不会强的地方
如果你已经是一个至少-年工作经验,已经能够独立负责起来一趟事的运营,这时候你的职业生涯再往上走,就一定需要能够在一个团队或一家公司内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了,如果此时你所在的团队是一个天然运营就无法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团队,那么这个团队天然就会成为你的发展瓶颈
基本上互联网产品可以粗暴的分成两种类型:弱运营参与型的和强运营参与型的
前一类产品指的是产品价值的成立或放大无需依赖于运营发挥价值的,典型如一些工具类或技术驱动类的产品(如地图导航类产品、百度、今日头条)等,这类产品的特征是,只要产品解决方案或产品机制设计得足够好,运营只需要管推广就行了,甚至有时候,推广都不一定需要管……而后一类产品,则是其产品价值的成立或放大必须依赖于运营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所以,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运营,希望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我强烈建议你重点考虑去后一类公司,在那里你会有更大的机会和空间成为一名真正可以贯穿各个运营模块、既懂产品又能对运营结果负责的优秀运营
创业公司大公司
最后,肯定还有人关注的“到底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团队”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是什么人带你,以及你是不是真心喜欢认可一件事远比去多大规模的公司重要多了;大公司和创业公司能给你的东西可能稍有不同,大公司给你的可能是一些细致的工作习惯(例如会议怎么组织召开,邮件怎么写,跨部门沟通如何做,等等),更加体系化一些的思考(比如我其实就是在进了新浪知道新浪微博的运营是怎么做的之后,突然就觉得自己通透了),可以让你积累到一些资源等等,而创业团队则更多能给你的就是一块开放的成长空间(就是老板可以对你不管不问,任你折腾,最后只管你要结果);相对而言,有自己一技之长,自主工作能力较强(就是指无需指导就能自己想办法产出结果)的人到创业公司成长会更快;即便去了大公司,如果自己在同一个岗位上呆了年还是没有任何变化和大的成长,这个就该反思和总结了
- END -